2009年7月14日 星期二

97學年度下學年美術科輔導團其餘活動照片集

一、工作會議

輔導團員由大同高中校長主持召開這學期工作會議照片。

DSC00639 DSC00642
DSC05152 DSC05153

二、中天參訪

輔導團員到中天電視台參訪。

DSCN0991 DSCN1002

三、典範教學範例發表

輔導團員應美術學科中心邀請發表上課實例。

DSC05798 DSC05806
DSC05824 DSC05828
DSCN1371 DSCN1390

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陳裕發 的標籤:

一、時間:98年4月21日(星期二)~98年5月19日(星期二)

二、地點:台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實施計畫

壹、依據

教育部補助辦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師進修研習課程經費作業要點。

貳、目的

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課程之教學專業知能,並建構區域校際策略聯盟與教師夥伴學習同儕支持系統,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成效。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承辦學校: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肆、辦理內容

一、夥辦學校: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國立學校)。

二、參加對象:

普通高級中學美術科教師及綜合高中、完全中學、特殊學校之美術科教師。

三、研習時地:

(一)辦理時間:

第一場: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二日(二日) 。

第二場:九十八年五月十八日至五月十九日(二日) 。

(二)地點: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會議室。

(三)人數:每場三十人,二場合計六十人。

四、研習課程內容

第一場

時 間

研 習 內 容/講 師

研習方式

第一天(98年4月21日/星期二)

08:30~09:00

報 到

09:00~09:10

開 幕 式

主持人:臺北市美術科輔導團召集人

09:10~10:40

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

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講述與分組討論

10:40~10:50

休 息

10:50~12:20

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

主講人:蔡芷芬副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2:20~13:30

午餐休息

13:30~15:00

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

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5:00~15:15

休 息

15:15~16:45

專題課程:藝術與文化創意

主講人:樊哲賢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第二天(98年4月22日/星期三)

08:30~09:00

報 到

09:00~10:30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0:30~10:45

休 息

10:45~12:15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2:15~13:30

午餐休息

13:30~15:00

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

主講人:夏學理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5:00~15:15

休 息

15:15~16:45

專題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

主講人:謝鴻均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第二場

時 間

研 習 內 容/講 師

研習方式

第一天(98年5月18日/星期一)

08:30~09:00

報 到

09:00~09:10

開 幕 式

主持人:臺北市美術科輔導團召集人

09:10~10:40

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

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講述與分組討論

10:40~10:50

休 息

10:50~12:20

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

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2:20~13:30

午餐休息

13:30~15:00

專題課程:藝術與文化創意

主講人:程湘如藝術總監

講述與分組討論

15:00~15:15

休 息

15:15~16:45

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美術館藝術教育篇

主講人:石瑞仁館長

至當代藝術館

第二天(98年5月19日/星期二)

08:30~09:00

報 到

09:00~10:30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0:30~10:45

休 息

10:45~12:15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2:15~13:30

午餐休息

13:30~15:00

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

主講人:林曼麗教授

講述與分組討論

15:00~15:15

休 息

15:15~16:45

專題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

主講人:陳瓊花副校長

講述與分組討論

伍、參與場次:請美術科教師就二場次時段擇一場次參加,請所屬學校核以公差假並安排代課方式出席,代課費由所屬學校支付。

陸、報名方式:

一、 報名時間:第一場即日起~98.4.20 (星期一)12:00止;第二場即日起~98.5.11 (星期一)12:00止。

二、 報名網址

(一)、 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http://insc.tp.edu.tw/

(二)、 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三、 爲響應環保運動,請參加研習教師自備環保杯、筷,會場僅提供茶包及開水,恕不提供紙杯。

柒、研習時數:每場次全程參與人員核發12小時研習時數,無故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核發研習時數。

捌、經費來源:費用由教育部補助辦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師進修研習課程相關經費支用。

玖、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四、活動概況紀錄

第一場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第一場第一天(98.04.21)研習活動記錄

陳曉容 記錄

第一場「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丘理事長從民國72年起,就參與各級學校課綱的制訂與修正,對於課綱的內容及沿革有完整的了解。本場講座他帶來最新的投影片資料,用非常簡潔、容易了解的方式說明「95課綱」與「99課綱」(原「98課綱」)的理念與兩者之間的差異,並將高中職學校的「美術」、「音樂」、「藝術生活」做重點式的比較。

提問與回饋:

1.劉美芳老師(大同):「因為未來高中生也可能會有基本能力鑑定的制度,而我們所接收來自各個國中的學生,入學時的程度參差不齊,要怎麼做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具備應有的基本能力?」關於這個問題,丘理事長建議老師可在高一入學的前五週左右的課程,設計一些與美學基本概念相關的內容,例如「美的形式」這類,以建立教學上最基本的溝通平台。

第二場「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主講人:蔡芷芬副教授

蔡老師強調「網路資源的應用」是多元學習方式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本次講座主要介紹國內外幾個優秀的「互動式學習網頁」(Interactive Features)在教學上的應用。蔡老師提供的網站有以下幾個:

l 國內:

1.「故宮e學園」:蔡老師特別推薦其中的「中國繪畫學習」。

2.「故宮兒童園地」

3.「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網路遊e室」

4.「國立歷史博物館」

5.「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6.「文建會藝學網」

l 國外兒童藝術教育:

1. NGA kids(美)

2. Tate Kids(英)

3. Gatty Museum(美)

4. Incredible Art Department Art Education(美)

提問與回饋:

1.溫老師(景美):「今天上午的兩場講座都很精彩,讓我收獲很多,但是來參加研習的老師人數不多,非常可惜!」

2.陳老師(永春):「蔡老師所介紹的『互動式學習網頁』是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的教材,她今天提供的幾個網站非常有趣,我會利用暑假上網仔細看看,並思考一下如何應用在教學上。建議蔡老師下次在演講前先把整個網站抓下來,以免等待連線的時間太長。」

第三場「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蘇教授堅信藝術品是藝術家的心智符號,作品對作者的首要意義是「自我表現、自得其樂」再來是「溝通」,所以應該以「人」為中心思考,從文化觀點來鑑賞藝術品,因此他個人推動美育的目標是「全民美育、人本藝術」。在學校教育中,高中階段是藝術課程義務教授的終點,一個有教養的高中青年就是「準文化公民」,而高中階段的美術老師就是「準文化公民的精神導師」,對於提升國民成為一個文化公民的轉型,有其重要的責任。

提問與回饋:

1.溫老師(景美):「聽了蘇教授的課程,反省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過去的確比較忽略這一塊,未來若能把作品的故事與情感放入課程中,應該會更有助於教學。」

2.周老師(建中):「因個人都在國外念書,所以對臺灣的樸素藝術、民俗藝術..不甚了解,今天的課程內容填補了自己不足的這一部份。」

3.陳老師(永春):「之前曾上過一次蘇教授類似主題的課,然後便開始嘗試設計一個以樸素藝術為主題的課程,但至今仍有許多問題無法適當解決,同樣的內容今天聽了第二次,便有較清晰的教學概念出現。」

第四場「專題課程:臺灣與文化創意」主講人:樊哲賢教授

樊教授現任臺師大文化創意產學中心執行長,有很多文創產品的設計與行銷方面的實務經驗,在各種實務經驗中又特別擅長於整合不同的意見,以凝聚共識達成目標。今天的講座他分享三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及產品簡介,分別是:

1.「原光再現」花布燈籠產品設計

2.「蜻蜓雅築」的珠藝創作

3.「風括地」原生態咖啡吧

後記:關於本次研習課程的詳細內容請參考研習手冊,感謝大同高中承擔辦理此次活動的許多繁瑣的工作,並提供場地、餐點及服務,讓所有課程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雖然這次參加的學員不多,中午十多位來自北市各高中的美術老師相聚在一起,共同用餐、彼此問候並分享學習心得,非常愉快而充實。

第一場第一天(98.04.22)研習活動記錄

裕發 記錄

8點50分主辦單位早已備妥一切,9點整林世華教授來到,此時先準備講座所需之設備,與承辦人輔導團團員徐瑞昌教師員寒喧一下,此時會場到的學員還並不多,在徐歷明教務主任開場之後,主講人林世華開時進行教座。

第一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講題是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一),一開始先談論其各個人專業背景後,正式進入講述內容,其內容如下:

在十點45分時,中場休息,十點55第二階段開始。

第二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中午用餐時,研習學員們一起圍著一張桌子用餐,彼此談論現今的教育時勢與其在各校間所面臨的問題,1點30分時,下午第一場的講師來到,學員們進教室坐好,接著工作人員將講師自行帶來的電腦裝好,設定好無線網路後,就準備開始。下午的講座開始,由輔導團員朱文正開場,簡介下午第一場的講座內容後,夏教授的講座正式開始,

第三場「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主講人:夏學理教授

夏教授一開始先介紹其小時的時空背景,而後開始其講座,藝術行政管理行銷。夏教授以問答的方式開場,以行政、管理這兩個詞的英文原意切入破題。接著主要以實際的案例來說明藝術行銷。其內容如下:

改造師大地下道、改造孔子,媒合業界與學生;師大的全大運行銷案例等。德文歌劇、大運會,以蔣公(紀念糖)做為改做行銷。在輔導團教師徐瑞昌講結語之後,這個講座結束,學員們中有人與講師閒聊後離開。

在休息五分鐘後,3點25分這次研習的最後一場講座開始。 講師除了自己一人來之外,還帶了媽媽與女兒。在資料備到硬碟裏,輔導團教師徐瑞昌繼續其開場的工作之後,謝鴻均教授的講演開始。以下是她的講座內容。

第四場「專題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主講人:謝鴻均教授

從一張海報開始,談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以來到當代的女性藝術家的創作環境氛圍介紹與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創作作品的介紹。以作品與環境做結合來為講座做結尾。

陳:面對多數男姓學生,如何引導或切入如此之議題?

教授:可以以男性作品中之無法做到女性的本能的角度切入;也可以問同學們看到什麼?而引出女性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視點問題)

建中女師:女性主義藝術所要突顯的女性問題,卻有些又以女性器宮來做為議題,給人感覺並沒有解決問題?

教授:藝術創作在現階段必然是要有些爭議,但久而久之就不會被注意到了,而時間久了就好了,它的藝術性才能真正被重視的。

劉美芳:上這種議題課程如何能避免個人情緒。

教授:無論如何,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使自己能冷卻情緒。

第二場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第二場第一天(98.05.18)研習活動記錄

陳玉玲 整理記錄

第一場「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丘理事長從民國72年起,就參與各級學校課綱的制訂與修正,對於課綱的內容及沿革有完整的了解。本場講座他帶來最新的投影片資料,用非常簡潔、容易了解的方式說明「95課綱」與「99課綱」(原「98課綱」)的理念與兩者之間的差異,並將高中職學校的「美術」、「音樂」、「藝術生活」做重點式的比較。

第二場「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蘇教授分享的主題是跟高中青年談「原始藝術」與「民俗藝術」說明何謂原始藝術與生活,解釋原始藝術是人類生活的圖象史,原始藝術的賞析與文化探索

和國內外原始藝術賞析,原始藝術的探索與教學應用。接著談民俗藝術與生活,民俗藝術是庶民大眾的心靈圖象、民俗藝術的類型與功能、國內外民俗藝術的賞析、民俗藝術的探索與教學應用。結論是給高中藝術教師的教學建議,分享青春期的美感與創意與啟動視覺藝術創意課程與教學的策略。

蘇教授堅信藝術品是藝術家的心智符號,作品對作者的首要意義是「自我表現、自得其樂」再來是「溝通」,所以應該以「人」為中心思考,從文化觀點來鑑賞藝術品,因此他個人推動美育的目標是「全民美育、人本藝術」。在學校教育中,高中階段是藝術課程義務教授的終點,一個有教養的高中青年就是「準文化公民」,而高中階段的美術老師就是「準文化公民的精神導師」,對於提升國民成為一個文化公民的轉型,有其重要的責任。

第三場「專題課程:從紙材到異材質的文化創意實例」主講人:頑石文創開發

顧問程湘如

說明紙張是最貼心的文化大使可分為七種紙如下:

一、 善變的紙

二、 收藏的紙

三、 行銷的紙

四、 傳情的紙

五、 演出的紙

六、 警世的紙

七、 不滅的紙

接著介紹多元媒材與台灣文創產業鍊

一、 文明的假象~消費力不等於創造力

二、 集智的啟動~老少連手合作的新思維

三、 台灣工藝近十年的變化

四、 文化、藝術、設計的三角關係~文化產業與藝術美學

五、 向國外取經、向國內集智~俄、荷、比、泰、日案例縮影

結論是如何為台灣文創產業掌舵

一、量化是市場機制的生命線

二、創意策略是市場定位的感情線

三、品牌與通路是經營管理的感情線

四、製程品管是建立口碑的健康線

最後程老師以分享概念啟動複製量化的理想及許多紙類的產品包裝圖片與我們分享真的或獲得許多業界的想法理念收穫非常豐富。

第四場「專題課程: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主講人:石瑞仁館長

石瑞仁館長帶領所有老師參觀台新藝術獎的展覽「台新藝術獎」的設立宗旨,是透過成就肯定與實質獎勵,表彰台灣藝術中具有創新的想法、專業水準的表現、和最能彰顯時代精神的藝術展演活動;期待是,藉由專業人士的參與和各方力量的投入,使一個藝術桂冠的打造,能兼及文化環境的改善,能縮短藝術與民眾的距離。相信,當創意的活動與美感的事務自發地融入常人的生活,一個精神富足的文明社會是可以期待的。

「台新藝術獎」的運作,包括時時觀照的機制,定期篩選的程序,和期末封冠的正式儀典。這當中,提名人與評論觀察員的任務,乃透過密集的現場觀看和深入的實況考評,伺機為誠摯的藝術創作者加油,順勢為優質的展演活動喝彩;複審團與決審團的角色,則是透過專業的立論和背書,向贊助者及社會大眾,鄭重推舉出最優秀的藝術家及其創作成果。

「台新藝術獎」- 獎勵當年度最具創造性與突破性的作品。

「台新藝術獎」獎項特色:

  • 完善的資源規劃
  • 公平兼具深度、廣度的評選機制
  • 專業藝術評論-長期觀察當代藝術生態
  • 引導國際藝壇對台灣藝術發展的重視與關注

「台新藝術獎」評選重點:

  • 創作概念與表現形式的突破與創新
  • 展演呈現及整體製作的專業度表現
  • 內容議題的開發及社會效應

接著由教育推廣組組長解說:台北當代藝術館這棟建築物乃建於西元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學校」。這棟面寬達120公尺的兩層樓建築,以亞熱帶文化的紅磚壁構與木材屋架,結合西方文明的建築柱式與黑瓦斜屋頂,加上兩側入口為山牆形式的廂廊,整體構成了U字型的校舍建築與空間。1945年後,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原建成小學校舍被轉用為新成立的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直至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入信義區仁愛路的新市政中心為止,在這段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這棟建築物扮演了驅動台北市政建設的一個神經中樞角色。

1996年,台北市政府舊廈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方案,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視為是台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帶動了大同區整體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從市定古蹟的台北舊市府,經活化再利用後而成立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在國內藝術界長期的關注之下,於2001年5月26日璀璨開幕,其儼然成為台北人文地圖上的新地標。台北市這幾年來積極讓市內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空間以不同的變貌走進市民生活,進而帶動街區藝術再造,台北當代藝術館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以來,是由台北市政府委任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負責營運統籌。其悉心致力將藝術、古蹟、科技三者相結合,呈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這個文化空間中,辦理了多檔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開拓人民的視野,也促進了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國籍間的多層次對話。當代藝術基金會經歷二屆董事會後,於2007年12月31日與市府簽署的委任合約屆滿。故台北當代藝術館便於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負責營運。新的經營團隊除了依循著過去七年來當代館所凝聚的藝術動能之外,還努力於匯集更多海內外的關懷注目,並結合官方力量,有效整合各類文化創意產業。而台北當代藝術館是為台北市藝文發展的一個重要據點,將提供更具互動性且整合度強的展覽平台,以鼓勵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呈現,並藉此開拓出具前瞻性的新文化思維,期能提供當代城市發動源源不絕的豐沛創意活力。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第二場第二天(98.05.19)研習活動記錄

陳玉玲 整理記錄

第一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林世華教授主要講解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一) 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目的,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課程之教學專業知能,並建構區域校際策略聯盟與教師夥伴學習同儕支持系統,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成效。

教師應該知道評量的理由

四個傳統的理由:

(一)診斷學生學習的強弱。

(二)監控學生學習的進展。

(三)評定學生成績。

(四)決定教師教學效能。

三個當今的理由:

(一)影響教育效能的社會觀感。

(二)協助評鑑教師。

(三)澄清教師教學目標。

評量發展架構

命題的邏輯取向:偏試前

試題編寫內容:適當性與一致性

試題編寫格式

命題的實徵取向:偏試後

試題分析:難度、鑑別度、選項分析

測驗分析:信度、效度

測驗解釋:常模、標準

第二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林世華教授主要講解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二)

一、總目標

 (一)瞭解美術的意義、功能與價值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以強化人文素養與生命的價值。

 (二)培養創造力、文化理解、批判思考與敏銳的感知能力,以豐富創作表現與鑑賞的內涵及其文化背景。

 (三)透過校內外多元的藝術資源,培養審美能力,提升生活文化的品質與境界。

二、分段目標

 (一)第一階段目標

 1.瞭解美術的意義、內涵與功能。

 2.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探討當代美術多樣的內涵及其文化脈絡。

 3.提升創作表現與鑑賞感知的能力。

 (二)第二階段目標

 1.培養尊重各國、各族群的美術與文化。

 2.熟悉藝術品的多元特性,應用特定媒材進行有意義、有內涵的創作。

 3.增進創作表現與鑑賞思辨的能力。

 (三)第三階段目標

 1.培養多面向理解美術與其他領域間的關係。

 2.藉由多元文化與藝術內涵的瞭解,綜合運用多種媒材進行專題研究與創作。

 3.經由審美判斷能力的提升,促進社會的祥和。

第一階段核心能力

 創作

 1.獨自或與他人合作,從自我、社區、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行探索與討論創作的主題與內涵。

 2.理解美術作品的組織、文化內涵、意義和功能。

 3.運用各種媒材的特質,研究表現方法,進行創作。

 鑑賞

 1.鑑賞美術作品的內容與意義。瞭解美術與生活文化脈絡的關係。

 2.認識本土美術的時代背景與特質。

 3.培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的習慣;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文字,陳述對作品或活動的感受。

第二階段核心能力

 創作

 1.獨自或與他人合作進行有意義、有內涵的特定主題創作。

 2.瞭解藝術作品多樣內涵,如媒材、技法、觀念、文化脈絡等和創作之間的相互關係。

 3.應用特定媒材與技法,表達其思想與感情的作品,並瞭解藝術家的創作與時代背景。

 鑑賞

 1.探討視覺符號和社會、生活的關係。

 2.認識中國、亞洲及其他世界各國及不同族群美術的時代背景、意義與特質。

 3.培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的習慣;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文字,表達對作品或活動的思考。

第三階段核心能力

 創作

 1.比較並分析美術和其他藝術學科在創造之特質、方法與觀點。

 2.獨自或與他人合作,綜合美術和其他藝術學科之創作內涵與其文化之發展背景,進行專題創作。

 3.綜合運用多種媒材,表現具創造性的作品。

 鑑賞

 1.分析與解釋不同時期人文、社會或科學之思潮和美術的關係。

 2.瞭解以藝術家、藝評家、美學家及美術史學家的觀點,詮釋藝術作品。

 3.培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的習慣;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撰述,表達對作品或活動的賞析與評價。

第三場「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主講人:林曼麗教授

林曼麗教授主講的是藝術教育核心與博物館發展:

一、藝術教育理念的推動

二、創意與美感並重

三、教學與博物館環境的結合

當代博物館發展的整合趨勢

※東京六本木美術館黃金三角

※美術館/博物館與生活風格的結合

※博物館的空間解放與消費生活

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策略

1. 科技與藝術範疇的互融

2. 以藝文作為科技的內容國家數位型科技計畫

3. 以科技使藝文與當代生活緊密結合

4. 科技產業與藝術產業的異業結盟

創新價值與文化創意產業

1. 由價格(price)到價值(value)

2. 價值提升不只是科技創新

3. 賦予藝術文物新價值

4. 新的產業結盟與創造

5. 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

新世紀使命-以故宮為例

一﹑全新形象與組織機能的塑造軟體化經營與質化變革

二﹑數位化的推動資料庫建立與運用多元的展示與學習加值運用與商品開發

三﹑生活品牌的建立與推廣藝 / 異業結盟藝術是新世紀的消費品博物館作為經

濟複合體

第四場「核心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主講人:陳瓊花副校長

陳瓊花副校長主講之內容為:

讓學生詮釋性別的特徵及其可為與否之事,是檢視學生所未說而存有的性別概念,觀者所瞭解的藝術作品,是其已經知道的反映學生所畫與所論述的,即是其所已經知道的反映,是一些性別刻板印象的陳述。在教學時,可以直接運用此種方法,讓學生依此主題或相關的議題創作後,以小組討論或教師提問思考的方式,讓學生彼此討論與探究不同的看法,在過程中,將有助於學生檢視、反省、與再思考自己所可能存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讓學生討論藝術家的性別與作品,透過自我的論述,以揭發其對於性別的期待,將有助於改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主講之內容結論可以提供教師教學時之參考,或作為教師瞭解學生性別

概念情形之起始點,以進行相關之教學引導,或作為性別議題融入課程設計時,對於不同年級層學生所可能存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設計適切的議題,以建構兩性平權。

後記

關於本次研習課程的詳細內容請參考研習手冊,感謝大同高中承擔辦理此次活動的許多繁瑣的工作,並提供場地、餐點及服務,讓所有課程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雖然這次參加的學員不多,中午十多位來自北市各高中的美術老師相聚在一起,共同用餐、彼此問候並分享學習心得,非常愉快而充實。

也希望研習之目能確實達成的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課程之教學專業知能,並建構區域校際策略聯盟與教師夥伴學習同儕支持系統,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成效。

五、活動集錦

DSC02206 DSCN1333
DSCN1336 DSCN1344
DSCN1487 DSCN1491
DSCN1495 DSCN1503
DSCN1506 DSCN1533
DSCN1551 DSCN1557
DSCN1564 DSCN1573
DSCN1575 DSCN1578
DSCN1581 DSCN1594
DSCN1599 DSCN1619
DSCN1627 DSCN1632
DSCN1637 DSCN1680
DSCN1690 DSCN1698
DSCN1703 DSCN1706
DSCN1712 DSCN1717 (以上照片照片說明均由南湖高中朱文正老師攝影提供並整理)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

一、時間:98年3月17日(星期二)

二、地點: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6年6月8日,北市教中字第09634516700號函及「臺北市高級中學教學輔導網工作實施計畫」辦理。

(二)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行事曆辦理。

二、目的:

(一)藉由參觀及交流了解美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學習歷程,加強美術教材教法與教學活動設計。。

(二)分享該校設計學院的創辦理念與辦學經驗、建立教師之宏觀的視野。

(三)進行教材蒐集,充實美術教學資源了解設計趨勢資訊,提供多元設計資源,增進產業設計知能,以供臺北市高中美術教師教學之需求。

三、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臺北市高中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五、研習主題:「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研習。

六、參加人員:以20~30人為限(名額有限)。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完全中學)及設有普通科與綜合高中之高級職業學校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馬祖高中、國立師大附中、國立政大附中等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三)美術科輔導團工作小組成員。

七、研習地點:實踐大學 台北校區- 10462台北市大直街70號 (02)25381111 http://www.usc.edu.tw/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http://www.scdesign.usc.edu.tw 電話: (02)25381111轉7001

八、研習內容及時程: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主持人或主講人

備註

98年

3月17日(二)

09:30~10:00

報到(實踐大學台北校區校門口

大同高中李秋慧組長

10:00~10:20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建築設計學系)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陳秘書 scdesign@mail.usc.edu.tw

建築系助教 鄭聿甄

工設系助教 吳純珠

媒傳系助教 張亦翔、吳宛璇

實習工廠助教 黃千菱

服設系助教 陳麗萍、陳薇心

10:20~10:40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10:40~11:00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11:00~11:30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實習工廠)

11:30~11:50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服裝設計學系)

11:50~12:00

問題與討論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12:00

研習結束

九、報名方式:

(一)臺北市教師請於3/13(五)中午前,至「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http://insc.tp.edu.tw,並請各校承辦人協助薦派,或填妥報名表(附件一)後傳真報名,傳真號碼:02-25023782。

(二)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十、研習時數:全程參與人員核發2小時研習時數。

十一、經費來源:費用由臺北市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相關經費支用。

十二、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研習報名表

校名: (請寫全銜) 地址

電話: 聯絡人:

職 稱

姓 名

聯絡方式

身分證字號

備註

辦公室或

手機號碼

e-mail

備註:請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聯絡人: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學組李秋慧組長 02-25054269*111 傳真:02-25023782

承辦人: 教務主任: 人事主任: 校長:

四、容紀錄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

輔導團「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記錄

記錄者:成淵高中美術教師陳玉玲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簡史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創立於1992年,1998年因應設計趨勢演變以及產業發展需求,設立研究所碩士班,1999年增設研究所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以大學部「專業化、國際化、產業化」與碩士班「實務與理論並重、跨領域課題研究」為教育目標。課程規畫除了設計知識的學習外,更強調創作性的操作體驗;透過對人文、社會與科技工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反省與批判,使學生在創作驗證中,領會工業設計的多層次內涵與多面向的價值訴求,從而發展其具有獨特性的創作理念、方法與能力。1999年,於澳洲雪梨第21屆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ICSID)年會,經會員大會審核通過,正式成為教育類會員;期望能藉此常規性、定期性的活動參與管道,增進會員社團間的專業砥礪和觀摩學習。

發展特色

透過以創作為主軸的系列課程,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成果或課堂作品,參與國內外各類設計競賽與展演,爭取同台磨練的機會,讓學生跨出校園,從參與、觀摩和交流的臨場經驗中,突破自我設限的心態。系所藉由這些競賽及展覽,培養之同學組織規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與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期使能勇於面對挑戰,在挫敗中亦能汲取經驗以強化其正面思考之能耐,此當有助於學生未來在快速變遷的競爭環境中,能有較佳之抗壓力與應變能力。整體而言,系所教學與研究重點具有四項特色,說明如下:
1. 強調設計實作精神,拓深創作體驗
2. 培養國際觀,提昇設計視野
3. 跨領域學習,拓展知識面向
4. 理論與實務對話,加強產學互動

課程規劃

系所課程設計,著重於促成理論與實務以及知識與經驗的創新融合,平均3年進行一次課程調整,使課程能呼應社會脈動與產業需求。除了教學課程之規劃內容外,活潑多樣的課外活動更為學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設計體驗,如:工作營、設計展演、校園裝置等,此亦可增進學生對於活動策劃與執行的臨場學習。系所課程設計,著重於促成理論與實務以及知識與經驗的創新融合,在規劃上,重視課程中師資的多元特質,使學生能同時接觸不同的創作主張與差異化的方法技能。大學部課程,縱向上藉「軸心課程」:創作基礎(1)(2)、產品設計(1)(2)(3)(4)及產品整合設計(1)(2);引導學生進入設計專業領域,橫向則以「設計思維與能力」、「設計技術與操作應用」、「人文涵養與科技知識」及「其他專業輔助課程」,啟發理解設計創意及活動,並涵養設計人格,期能產生多元化的學習成果。碩士班旨在培養研究生對於創意議題、人文價值、科技發展與產業趨勢…等向度,具有設計對應乃至反省批判的能力;招生對象除了具備工業設計背景者外,亦擴及其他不同專業領域,以培養當前企業所需之多元取向人才;為配合此轉型設想,積極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授課或指導工作營,其領域涵蓋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企管、傳播、電影、舞台以及相關設計專業。必修課程包括:高階產品設計(一)、高階產品設計(二)、人文創作趨勢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專題研討(一)、專題研討(二)等;選修課程則分四大類:「設計與藝術」、「支援學域與企業策略管理領域」、「方法、展演與寫作」、「專題討論系列」。

教學特色

創系以來,為了具體落實上述理念,更鼓勵同學透過設計競賽與展覽,以增進國內外專業之交流與觀摩,其成果摘記如下。
競賽成果:共獲獎667項,其中,國際獲獎140項。例如,1994年SONY學生國際設計創意競賽首獎;1995、2001年分獲日本大阪國際設計競賽入選及銅牌獎;1996年美國國際回收資源設計競賽優良設計獎;1996年澳洲雪梨電腦展最佳產品設計獎; 1997、1998年義大利They will be famous家具設計競賽兩屆首獎;1997年日本Koizumi國際學生照明設計競賽佳作獎;1997年美國ID Magazine Annual Review傑出設計獎;1997、2001及2002年分獲義大利SMAU國際青年創意設計競賽首獎與入選獎;1998、2000年分獲日本名古屋國際設計競賽佳作與銀牌獎;1999年日本Sakai刀具設計競賽第三名;1999、2001年韓國LG家電國際設計競賽優良設計獎、優等獎與佳作獎;2001年日本OPUS Design Award評審特別獎;2003年德國iF Design Award Concept優選;2004年通訊大賽Mobile heroes-Play Design第一名;2006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 Award銀獎;2007年美國IDEA, 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銅獎;2007年德國Red Dot Award分類首獎Best of the best;2008年iF Award Concept第一級獎、2008日本NAGOYA DESUGN DO!金賞獎…等。
展覽/報導:1997年應日本名古屋國際設計中心邀請,參與"Design: The Next Generation"國際邀請展;1998年應法國聖艾迪恩市政府邀請,參與國際設計雙年展;1995年(台北)、1999年(雪梨)、2001年(首爾)及2003年(漢諾威)參與ICSID之年會與國際設計展;2000年義大利Interni雜誌以專題報導本系,同年受邀於三項國際展中展出:新加坡國際設計展、義大利Verona市Abitare il Tempo國際室內與家飾設計展和法國聖艾迪恩市國際設計雙年展;2000、2001年兩度於德國漢諾威CeBIT Show中展出產學合作成果;2001年受邀參與北京清華大學設計教育成果展,並於中國巡迴展出;2002年分別參與北京科技大學「設計與文化主題夏令營暨展覽」、湖南「全國工業設計教育展」及山東「第一屆中國青島國際設計節」展覽;2003年系所之教研成果又獲日本Dream Design Magazine 專文報導。2004年日本東京設計週(Tokyo Design's Week)、2005年米蘭國際家具展 8th Salone Satellite、2007年米蘭國際家具展Tha's Design - Zona Tortona及2008年德國萊茵設計節Rhein Design Festival,四項皆為台灣唯一獲邀參展學校;2007年於法國巴黎時尚家飾展展出產學合作成果;2008年科隆「萊茵國際設計周(Rhendesign)」台灣首次獲邀參展學校。

  • 國際交流:利用競賽、展覽、研究推展及延攬外籍客座教授等多重管道,與國際間的設計團體及研究機構進行交流合作,以增進設計創作與研究的品質。
  • 產學合作:配合國內外產業需求,開展各項研究專題及合作計畫,一則自我檢驗研究成效,一則回饋研究成果,達成與企業互動互利的目標。
  • 以上活動之推展,在大學部均已實施多年且著有績效,然而在研究所之教學和研究上,更著重於強化其整體性之深度及廣度,期使研究視野,能涵融本土/國際,人文/科學及跨學域等觀點,建立一個以設計之理論與實踐作為對話主題的國際研究團隊。

未來展望

為因應快速的時代變遷,俾使課程能呼應社會脈動與產業需求,本系所持續進行課程改善,並積極延攬具有多樣整合可能的師資陣容。進入本系所就讀的同學,未來的生涯規劃主要可分為三個方向:

  • 依照個人志向與興趣,進入企業內的設計部門或設計顧問公司,從事各類型產品之設計工作, 或者與設計相關的產品企劃、設計行銷工作;
  • 選擇在大學、高中、職業學校或設計相關機構,從事設計教學及輔導推廣工作;
  • 選擇進入國內外設計或相關領域研究所繼續深造。

校友發展

畢業生可依志向,從事產品設計、家具設計、識別系統設計、包裝設計、視覺設計、展示設計、多媒體設計…等專業設計工作。多數畢業生擔任業界設計師或成立設計公司及個人工作室,部分亦受聘回母校授課,其任職公司如:宏碁、明基、華碩、宏達電子、仁寶、光寶科技、神達電腦、浩鑫電腦、唯新科技、威剛科技、普立爾科技、英業達、技嘉科技、鴻海富士康、大同、聲寶、普立爾、燦坤、瀚宇彩晶、致伸、上海聯想移動、MOTOROLA、Philips Design、三陽機車、光陽機車、中華汽車、福特汽車、太子汽車、NOVA DESIGN、皓宇設計、冠廷設計、卓嶽設計、世訊科技、三大設計、多藝設計、IND DESIGN、The One設計、西屹設計、葉朵設計……。畢業生之表現,受到業界正面回饋與肯定;畢業生除任職於產業能貢獻所學外,同時維持創作發表的習慣,主動參與各項設計活動,藉產業實務與設計展演累積創作能量,以對社會做出個人的設計貢獻。

建築設計學系

發展特色

位居學術文化資源豐沛台北都會區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設置目標在培養具備建築設計領域之思考視野與設計執行能力之專業人材。教學理念強調「工藝美學、「人文視野與「建築專業之深化與融合。教學規劃以充分運用結合設計學院相關設計學系教學資源與都會豐富的文化學術資源,塑造整體設計教育跨域多元特色為主軸。 教學首重創作工藝(craftsmanship)精神之再創與當代科技結合的空間研究開發及實驗能力,以及根植文化藝術、深化人文薰陶之「人文建築」教育目標。除嚴謹紮實之專業基礎訓練外,教學著重文學經典閱讀及藝術欣賞課程之安排,並常設跨學域人文藝術講座(含括了電影、音樂、文學、社會學、藝術、心理等學域之研究),邀請各界先進/專業人士之客座教學並參與校內外成果展演。積極培養學生具國際競爭力之建築創造及跨領域、多方位之技術應用與理論實踐能力,深化以設計整合科技與人文思潮之整體觀照專業能力與視野。

課程規劃

(1) 設計/craft:
創作基礎 / 建築設計(一)/ 建築設計(二)/ 建築設計(三) / 建築設計(四)/ 設計繪畫 / 表現法(一)、(二)、(三)/ 燈光設計 / 作品集 / 模型製作 / 舞台設計 / 展示設計/ 攝影
(2) 實務/技術:
建築材料與構造 /物理學 / 結構行為 / 建築結構與造型 / 建築實務 / 環境控制系統 / 敷地計劃 /都市設計概論 / 設計製圖 /電腦輔助設計(一)、(二)
(3) 歷史/理論:
設計概論 / 建築史(一) / 建築史(二) / 中國建築史 / 台灣建築史 / 建築理論專題(一)、(二)、(三)、(四)、(五) / 空間的社會分析
(4) 藝術人文:
藝術創作(一)-電影藝術 / 藝術創作(二)-西洋美術 / 藝術創作(三)-中國美術 / 藝術創作(四)-表演藝術 / 藝術創作(五)-美學
(5) 特殊開課課程:
Ⅰ.講座式課程
建築與文學(一)台灣現代文學(94學年度)
建築與文學(二)台灣當代文學(94學年度)
建築與創作(95學年度)
建築與社會學(95學年度)
Ⅱ.國際建築工作營

資源設備

本學系設有多媒體視聽教室三間、作品展示空間、攝影棚一座、暗房兩間、學生實習工廠一座(含木工區、金工區、塑膠加工區、噴漆區等)、電腦輔助設計研究室及學生工作室等相關教學空間設備。

未來展望

未來走向 進修管道

進修管道:依志向進入國內外建築設計、規劃設計、室內空間設計、舞台設計、展示設計、燈光設計家具設計等相關領域研究所繼續深造。
就業趨勢:開發市場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空間創作、公共藝術、環境控制、都市城鎮規劃、結構計劃、專業管理、營建管理、舞台設計、展示設計、燈光設計……等國內外人才市場。

校友發展

開發市場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空間創作、公共藝術、 環境控制、都市城鎮規劃、結構計劃、專業管理、營建管理、舞台設計、展示設計、燈光設計……等國內外人才市場。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

簡史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Communications Design)創立於民國八十六年,並於民國九十三年成立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為全國第一所成立「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大學,不僅擁有具國際設計水準的教學大樓,更有一群年輕且活力充沛的師資團隊。媒體傳達設計學系重視學生美學基礎,人文思潮的薰陶與培養。二度〈2D〉三度〈3D〉四度〈4D〉媒體傳達向度之構成與研究,密集「創意激盪、另類思考」的教育訓練。多媒體傳達與社會、教育、文化、經濟互動之應用。

發展特色

以美學、文學、心理學、符號學、人文哲思探論,為創意思考的基石。整合3D動畫、創意遊戲、多媒體視訊、產品、空間、環境設計領域的訓練。建立聲、形、光、音、色等多元媒體超連結之電腦網路設計與數位媒體整合設計的天堂,跨進超越國界與時空極限的媒體新世紀,目標在於培養跨世紀的動畫、遊戲、網路、資訊、媒體創意藝術與設計人才。

教育目標

依據設立宗旨擬定教學策略,以強化人文藝術教育、獨立創作思考及媒體整合能力來加強競爭力,兩組教育目標如下:
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教育目標:
自主性 ─ 透過動畫創作探討自我與環境的關係,進而延伸對文化、生態與人文之關懷與省思。
多元性 ― 培養具手繪、2D、3D、實驗等多媒材動畫之實作人員,以符合目前政府推動文化創意與數位內容產業之需求。
整合性 ― 藉由獨立製作訓練學生創意、製作與展演之整合能力,培養具領導與管理之人才。
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教育目標:
自主性 ─ 多面向探討遊戲的本質,並藉此對人文、社會、環境作進一步的省思。
多元性 ― 發展多元遊戲模式,整合互動裝置、線上遊戲、單機遊戲、體感遊戲以及可攜式遊戲等不同媒材與平台。
整合性 ― 強調個人獨立製作,培養具整合企畫、美術與基本程式能力之遊戲創意製作人才。

教學資源

專業攝影棚週邊設備
動畫攝影設備工作站(含12F動畫圓盤、CCD攝影機、擷取卡)
鏡頭:SINARON W6.8/90MM、SINARON S5.6/150MM、SINARON S5.6/210MM
閃燈:ETN-600、ET 600WT/1500WT、KL-6D/無段600瓦、KL-4D/無段400瓦/、燈組、LUXMEN30500專業立燈組
相機:Nikon DIX數位高解析數位相機、Canon400D高解析數位相機、Panasonic DMC-LX2全配數位相機
攝影機:SONY DCR-VX2000、Panasonic NV-MX3000、SONY DCR-HC30
監視器:14吋專業監視器、8吋專業監視器
其他:多功能K字架、柔光罩、SINAR鋁箱、蜂巢架、MINOLTA 4F測光錶

PC專業教室設備
電腦:HP D530SFF、HPD330、HP DX7200ST、HP6120MT、Acer Power FH
軟體:Director MX2004教育版、Macromedia Studio 8.0、Reason音樂編輯軟體V3英文版、虛擬實境製作VirTools v3.0、3D動畫Alias Motion Builder 7、影像編輯Adobe Video Collection、Adobe Creative Suit 2、Adobe Production Studio、Autodesk 3Ds MAX 8、Autodesk Maya 6、MAYA7基礎造型與設計上下軟體、3DS MAX8造型應用上下軟體、私房教師FLASH動畫玩家數位學習系統

MAC專業教室設備
電腦:中央算圖設備(iMac G4/1G 17)、Power Mac G5 雙核心、Power Mac G4 雙核心、iMac 17'、
軟體:Adobe Creative Suit 2、DVD編輯V3.0、MAC文書處理、Apple Final Cut Studio、Macomcdia Studio 8、Propllerhead Reason3、Director MX2004、Apertue 1.1、Final Cut Studio 5

其他設備
輸出設備:立體液晶顯示器(3D LCD Display)、電漿顯示器(TH-42PW5)、電漿電視(TH-42PW5BXZ)、展示影片用14吋平面電視(SONY KV-14AF)、單槍液晶投影機(PT-LB5IU)、PANASON PT-LB60U高光度液晶投影機、Panasonic PT-LB50SU中光度液晶投影機、
錄放影機:Pioneer DVR-7000、Pioneer DV-300、SONY HCR-HCI、SONY HC90/H、SONY RDR-GX310、DV-393DVD光碟播放器
音響:活動式專用機櫃、MG 12/4十軌混音器、DCA-900後級混音擴大機、DV-390DVD光碟播放器、MR-823UHF雙頻無線麥克風組×2、全音域音箱(含立架、延長線)×4、PMX 8006A/V混音擴大機、RS8全音域喇叭、MR-823DUHF雙頻無線麥克風組。
互動設備:紅外線投影器CH-145、CH-156B(15米紅外線)黑白紅外線攝影機、Nintendo Wii 互動遊戲主機、Arduino I/O Board 互動設計介面板、互動學習套件
其他:pantone display LT螢幕校色器、色票Pantone formula guide (coated, uncoated)、UPMOST UPG300A USB影像擷取器

未來展望

積極與國外學術與設計專業機構交流,並鼓勵國際性設計競賽。鼓勵產學合作加值計畫,與設計實務領域保持良性互動。率先實踐兩岸設計學校之互動,力推兩岸設計學術交流。連線「兩兆雙星」數位內容產業六年國家總體建設計畫。課程規劃以數位內容產業相關之數位遊戲創意設計、數位3D動畫設計、網頁設計等相關課程為主軸核心課程。自成立以來,目前本學系之教學理念與創作成果隨同全校校務發展之規劃,在國內外設計領域中逐漸受到注意與認同,如2007年10月5日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便將本校設計學院選為「亞洲頂尖創意學院」(Top Asian Schools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同時並列的還包括了日本武藏野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韓國弘益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與台灣成功大學等知名學府。

校友發展

可依個人志向從事動畫多媒體設計、數位遊戲創意設計、視覺設計、電腦繪圖設計、虛擬實境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視覺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專業攝影、廣告設計、資訊設計…等。從事大學、高中及技職學校有關動畫多媒體、視覺設計、資訊設計等教職或選擇進入相關領域之國內外研究所深造。

服裝設計學系

簡史

首創於民國50年,為國內第一所成立的服裝設計高等學府,歷史悠久,畢業校友活躍於服飾產業界,經常獲得國內外服裝設計獎項,成績斐然。

發展特色

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與表達服裝設計創作之專業技術與能力為教育目標,透過作品競賽、展演等創作驗證中發展個人特質與設計創作力,同時為因應服飾產業人才需求以及擴展學生就業空間,本系分別規劃設計、經營企劃、生產管理、織品設計等專業輔助選修課程,為台灣服飾產業培育全方位之專業人才。

課程規劃

因應衣生活相關產業就業市場的需求,課程規劃除通識課程外,共同專業必修有(學分):創作基礎6、服裝設計(一)6、服裝設計(二)6、服裝整合設計6、服裝畫4、設計概論4、織品材料學4、立體裁剪6、服裝構成製作12、藝術史4、西洋服裝史2、中國服裝史2、色彩實驗與應用4、織物染色與檢驗2、成衣工程學2、國服研究製作3、服裝人因工學2、電腦輔助設計4。
本系並以選修方式規劃就業模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組,就業模組的課程如下:
(A)設計類課程:
設計繪畫、人體素描、服裝畫(二)、立體裁剪(二)、針織物設計(一)、流行資訊分析、流行企劃應用
(B)生產管理課程:
立體裁剪(三)、服裝構成製作(三)、電腦打版放縮、成衣生產企劃管理
(C)織品設計類:
布花設計、提花設計、梭織物設計、針織物設計
(D)經營企劃課程:
服飾陳列、流行資訊分析、流行企劃應用、廣告學、服飾行銷、服飾經營、服飾採購
(E)一般相關之選修:造型設計、飾品設計、服飾攝影、論文習作、服飾美學電腦多媒體應用、法文、英語會話。

教學資源

除了教學視聽設備:大螢幕、幻燈機、單槍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多媒體教學設備之外,專業器材有:工業用電動平車、拷克車、鎖眼機、釘釦機、三本車、燙襯機、蒸汽熨斗、燙檯、吸風燙檯、電繡車、專業工作桌、專業人檯、專業設計桌、陳列櫥窗、展示櫥窗、服裝人因工學專業教室、人體體型描寫器、人體體型自動攝影機、專業展示模特兒、金工專業教室設備、梭織打樣機、電動針織機、針織打樣機、電腦打版放縮系統、電腦款式設計系統、電腦生產管理系統、攝影工作室與學生工作室等。

未來展望

配合服飾產業結構快速發展,積極充實各項服飾產業相關之e化資訊教育,以快速調整課程結構之機制,配合更實用、更新穎之知識與技術傳授,營造出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全球性服飾專業人才。

校友發展

擔任服裝設計師;服裝造型師;服裝打版師;織品設計師;服裝企劃、陳列設計、經營企劃人員;服裝生產管理人員;國高中職校服裝類家事類教師,以及在流行搭配、流行報導、國際貿易實務等領域一展長才,成為引領服飾流行風潮的先驅。

本次美術科輔導團參觀實踐大學設計學院之感想:

. 首先感謝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陳秘書,建築系助教鄭聿甄,工設系助教吳純珠,媒傳系助教張亦翔、吳宛璇,實習工廠助教黃千菱,服設系助教陳麗萍、陳薇心 。

(一)了解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美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學習歷程,加強美術教材教法與教學活動設計。

(二)分享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的創辦理念與辦學經驗、建立教師之宏觀的視野。(三)進行教材蒐集,充實美術教學資源了解設計趨勢資訊,提供多元設計資源,增進產業設計知能。

五、活動集錦

 DSCN0826  DSCN0853
DSCN0744 DSCN0802 (以上照片照片說明均由南湖高中朱文正老師攝影提供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