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會議
輔導團員由大同高中校長主持召開這學期工作會議照片。
二、中天參訪
輔導團員到中天電視台參訪。
三、典範教學範例發表
輔導團員應美術學科中心邀請發表上課實例。
一、時間:98年4月21日(星期二)~98年5月19日(星期二)
二、地點:台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實施計畫
壹、依據
教育部補助辦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師進修研習課程經費作業要點。
貳、目的
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課程之教學專業知能,並建構區域校際策略聯盟與教師夥伴學習同儕支持系統,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成效。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承辦學校: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肆、辦理內容
一、夥辦學校: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國立學校)。
二、參加對象:
普通高級中學美術科教師及綜合高中、完全中學、特殊學校之美術科教師。
三、研習時地:
(一)辦理時間:
第一場: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至四月二十二日(二日) 。
第二場:九十八年五月十八日至五月十九日(二日) 。
(二)地點: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會議室。
(三)人數:每場三十人,二場合計六十人。
四、研習課程內容
第一場
時 間 | 研 習 內 容/講 師 | 研習方式 |
第一天(98年4月21日/星期二) | ||
08:30~09:00 | 報 到 | |
09:00~09:10 | 開 幕 式 主持人:臺北市美術科輔導團召集人 | |
09:10~10:40 | 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 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0:40~10:50 | 休 息 | |
10:50~12:20 | 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 主講人:蔡芷芬副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2:20~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15:00 | 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 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5:00~15:15 | 休 息 | |
15:15~16:45 | 專題課程:藝術與文化創意 主講人:樊哲賢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第二天(98年4月22日/星期三) | ||
08:30~09:00 | 報 到 | |
09:00~10:30 |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0:30~10:45 | 休 息 | |
10:45~12:15 |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2:15~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15:00 | 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 主講人:夏學理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5:00~15:15 | 休 息 | |
15:15~16:45 | 專題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 主講人:謝鴻均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第二場
時 間 | 研 習 內 容/講 師 | 研習方式 |
第一天(98年5月18日/星期一) | ||
08:30~09:00 | 報 到 | |
09:00~09:10 | 開 幕 式 主持人:臺北市美術科輔導團召集人 | |
09:10~10:40 | 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 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0:40~10:50 | 休 息 | |
10:50~12:20 | 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 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2:20~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15:00 | 專題課程:藝術與文化創意 主講人:程湘如藝術總監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5:00~15:15 | 休 息 | |
15:15~16:45 | 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美術館藝術教育篇 主講人:石瑞仁館長 | 至當代藝術館 |
第二天(98年5月19日/星期二) | ||
08:30~09:00 | 報 到 | |
09:00~10:30 |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0:30~10:45 | 休 息 | |
10:45~12:15 | 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2:15~13:30 | 午餐休息 | |
13:30~15:00 | 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 主講人:林曼麗教授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15:00~15:15 | 休 息 | |
15:15~16:45 | 專題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 主講人:陳瓊花副校長 | 講述與分組討論 |
伍、參與場次:請美術科教師就二場次時段擇一場次參加,請所屬學校核以公差假並安排代課方式出席,代課費由所屬學校支付。
陸、報名方式:
一、 報名時間:第一場即日起~98.4.20 (星期一)12:00止;第二場即日起~98.5.11 (星期一)12:00止。
二、 報名網址
(一)、 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http://insc.tp.edu.tw/。
(二)、 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三、 爲響應環保運動,請參加研習教師自備環保杯、筷,會場僅提供茶包及開水,恕不提供紙杯。
柒、研習時數:每場次全程參與人員核發12小時研習時數,無故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核發研習時數。
捌、經費來源:費用由教育部補助辦理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教師進修研習課程相關經費支用。
玖、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四、活動概況紀錄
第一場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第一場第一天(98.04.21)研習活動記錄
陳曉容 記錄
第一場「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丘理事長從民國72年起,就參與各級學校課綱的制訂與修正,對於課綱的內容及沿革有完整的了解。本場講座他帶來最新的投影片資料,用非常簡潔、容易了解的方式說明「95課綱」與「99課綱」(原「98課綱」)的理念與兩者之間的差異,並將高中職學校的「美術」、「音樂」、「藝術生活」做重點式的比較。
提問與回饋:
1.劉美芳老師(大同):「因為未來高中生也可能會有基本能力鑑定的制度,而我們所接收來自各個國中的學生,入學時的程度參差不齊,要怎麼做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具備應有的基本能力?」關於這個問題,丘理事長建議老師可在高一入學的前五週左右的課程,設計一些與美學基本概念相關的內容,例如「美的形式」這類,以建立教學上最基本的溝通平台。
第二場「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主講人:蔡芷芬副教授
蔡老師強調「網路資源的應用」是多元學習方式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本次講座主要介紹國內外幾個優秀的「互動式學習網頁」(Interactive Features)在教學上的應用。蔡老師提供的網站有以下幾個:
l 國內:
1.「故宮e學園」:蔡老師特別推薦其中的「中國繪畫學習」。
2.「故宮兒童園地」
3.「國立台灣美術館」的「網路遊e室」
4.「國立歷史博物館」
5.「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6.「文建會藝學網」
l 國外兒童藝術教育:
1. NGA kids(美)
2. Tate Kids(英)
3. Gatty Museum(美)
4. Incredible Art Department Art Education(美)
提問與回饋:
1.溫老師(景美):「今天上午的兩場講座都很精彩,讓我收獲很多,但是來參加研習的老師人數不多,非常可惜!」
2.陳老師(永春):「蔡老師所介紹的『互動式學習網頁』是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的教材,她今天提供的幾個網站非常有趣,我會利用暑假上網仔細看看,並思考一下如何應用在教學上。建議蔡老師下次在演講前先把整個網站抓下來,以免等待連線的時間太長。」
第三場「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蘇教授堅信藝術品是藝術家的心智符號,作品對作者的首要意義是「自我表現、自得其樂」再來是「溝通」,所以應該以「人」為中心思考,從文化觀點來鑑賞藝術品,因此他個人推動美育的目標是「全民美育、人本藝術」。在學校教育中,高中階段是藝術課程義務教授的終點,一個有教養的高中青年就是「準文化公民」,而高中階段的美術老師就是「準文化公民的精神導師」,對於提升國民成為一個文化公民的轉型,有其重要的責任。
提問與回饋:
1.溫老師(景美):「聽了蘇教授的課程,反省自己的教學,發現自己過去的確比較忽略這一塊,未來若能把作品的故事與情感放入課程中,應該會更有助於教學。」
2.周老師(建中):「因個人都在國外念書,所以對臺灣的樸素藝術、民俗藝術..不甚了解,今天的課程內容填補了自己不足的這一部份。」
3.陳老師(永春):「之前曾上過一次蘇教授類似主題的課,然後便開始嘗試設計一個以樸素藝術為主題的課程,但至今仍有許多問題無法適當解決,同樣的內容今天聽了第二次,便有較清晰的教學概念出現。」
第四場「專題課程:臺灣與文化創意」主講人:樊哲賢教授
樊教授現任臺師大文化創意產學中心執行長,有很多文創產品的設計與行銷方面的實務經驗,在各種實務經驗中又特別擅長於整合不同的意見,以凝聚共識達成目標。今天的講座他分享三個以「原住民文化」為主題的實際案例的操作過程及產品簡介,分別是:
1.「原光再現」花布燈籠產品設計
2.「蜻蜓雅築」的珠藝創作
3.「風括地」原生態咖啡吧
後記:關於本次研習課程的詳細內容請參考研習手冊,感謝大同高中承擔辦理此次活動的許多繁瑣的工作,並提供場地、餐點及服務,讓所有課程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雖然這次參加的學員不多,中午十多位來自北市各高中的美術老師相聚在一起,共同用餐、彼此問候並分享學習心得,非常愉快而充實。
第一場第一天(98.04.22)研習活動記錄
陳裕發 記錄
8點50分主辦單位早已備妥一切,9點整林世華教授來到,此時先準備講座所需之設備,與承辦人輔導團團員徐瑞昌教師員寒喧一下,此時會場到的學員還並不多,在徐歷明教務主任開場之後,主講人林世華開時進行教座。
第一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講題是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一),一開始先談論其各個人專業背景後,正式進入講述內容,其內容如下:
在十點45分時,中場休息,十點55第二階段開始。
第二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 」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中午用餐時,研習學員們一起圍著一張桌子用餐,彼此談論現今的教育時勢與其在各校間所面臨的問題,1點30分時,下午第一場的講師來到,學員們進教室坐好,接著工作人員將講師自行帶來的電腦裝好,設定好無線網路後,就準備開始。下午的講座開始,由輔導團員朱文正開場,簡介下午第一場的講座內容後,夏教授的講座正式開始,
第三場「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主講人:夏學理教授
夏教授一開始先介紹其小時的時空背景,而後開始其講座,藝術行政管理行銷。夏教授以問答的方式開場,以行政、管理這兩個詞的英文原意切入破題。接著主要以實際的案例來說明藝術行銷。其內容如下:
改造師大地下道、改造孔子,媒合業界與學生;師大的全大運行銷案例等。德文歌劇、大運會,以蔣公(紀念糖)做為改做行銷。在輔導團教師徐瑞昌講結語之後,這個講座結束,學員們中有人與講師閒聊後離開。
在休息五分鐘後,3點25分這次研習的最後一場講座開始。 講師除了自己一人來之外,還帶了媽媽與女兒。在資料備到硬碟裏,輔導團教師徐瑞昌繼續其開場的工作之後,謝鴻均教授的講演開始。以下是她的講座內容。
第四場「專題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主講人:謝鴻均教授
從一張海報開始,談文藝復興、巴洛克時期以來到當代的女性藝術家的創作環境氛圍介紹與台灣當代女性藝術創作作品的介紹。以作品與環境做結合來為講座做結尾。
陳:面對多數男姓學生,如何引導或切入如此之議題?
教授:可以以男性作品中之無法做到女性的本能的角度切入;也可以問同學們看到什麼?而引出女性看到的是不一樣的東西。(視點問題)
建中女師:女性主義藝術所要突顯的女性問題,卻有些又以女性器宮來做為議題,給人感覺並沒有解決問題?
教授:藝術創作在現階段必然是要有些爭議,但久而久之就不會被注意到了,而時間久了就好了,它的藝術性才能真正被重視的。
劉美芳:上這種議題課程如何能避免個人情緒。
教授:無論如何,以歷史的角度來看,使自己能冷卻情緒。
第二場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第二場第一天(98.05.18)研習活動記錄
陳玉玲 整理記錄
第一場「核心課程:95/99美術課綱的理念與差異」主講人:丘永福理事長
丘理事長從民國72年起,就參與各級學校課綱的制訂與修正,對於課綱的內容及沿革有完整的了解。本場講座他帶來最新的投影片資料,用非常簡潔、容易了解的方式說明「95課綱」與「99課綱」(原「98課綱」)的理念與兩者之間的差異,並將高中職學校的「美術」、「音樂」、「藝術生活」做重點式的比較。
第二場「專題課程:臺灣藝術特質系列」主講人:蘇振明教授
蘇教授分享的主題是跟高中青年談「原始藝術」與「民俗藝術」說明何謂原始藝術與生活,解釋原始藝術是人類生活的圖象史,原始藝術的賞析與文化探索
和國內外原始藝術賞析,原始藝術的探索與教學應用。接著談民俗藝術與生活,民俗藝術是庶民大眾的心靈圖象、民俗藝術的類型與功能、國內外民俗藝術的賞析、民俗藝術的探索與教學應用。結論是給高中藝術教師的教學建議,分享青春期的美感與創意與啟動視覺藝術創意課程與教學的策略。
蘇教授堅信藝術品是藝術家的心智符號,作品對作者的首要意義是「自我表現、自得其樂」再來是「溝通」,所以應該以「人」為中心思考,從文化觀點來鑑賞藝術品,因此他個人推動美育的目標是「全民美育、人本藝術」。在學校教育中,高中階段是藝術課程義務教授的終點,一個有教養的高中青年就是「準文化公民」,而高中階段的美術老師就是「準文化公民的精神導師」,對於提升國民成為一個文化公民的轉型,有其重要的責任。
第三場「專題課程:從紙材到異材質的文化創意實例」主講人:頑石文創開發
顧問程湘如
說明紙張是最貼心的文化大使可分為七種紙如下:
一、 善變的紙
二、 收藏的紙
三、 行銷的紙
四、 傳情的紙
五、 演出的紙
六、 警世的紙
七、 不滅的紙
接著介紹多元媒材與台灣文創產業鍊
一、 文明的假象~消費力不等於創造力
二、 集智的啟動~老少連手合作的新思維
三、 台灣工藝近十年的變化
四、 文化、藝術、設計的三角關係~文化產業與藝術美學
五、 向國外取經、向國內集智~俄、荷、比、泰、日案例縮影
結論是如何為台灣文創產業掌舵
一、量化是市場機制的生命線
二、創意策略是市場定位的感情線
三、品牌與通路是經營管理的感情線
四、製程品管是建立口碑的健康線
最後程老師以分享概念啟動複製量化的理想及許多紙類的產品包裝圖片與我們分享真的或獲得許多業界的想法理念收穫非常豐富。
第四場「專題課程:專題課程:藝術的行政、管理與行銷」主講人:石瑞仁館長
石瑞仁館長帶領所有老師參觀台新藝術獎的展覽「台新藝術獎」的設立宗旨,是透過成就肯定與實質獎勵,表彰台灣藝術中具有創新的想法、專業水準的表現、和最能彰顯時代精神的藝術展演活動;期待是,藉由專業人士的參與和各方力量的投入,使一個藝術桂冠的打造,能兼及文化環境的改善,能縮短藝術與民眾的距離。相信,當創意的活動與美感的事務自發地融入常人的生活,一個精神富足的文明社會是可以期待的。
「台新藝術獎」的運作,包括時時觀照的機制,定期篩選的程序,和期末封冠的正式儀典。這當中,提名人與評論觀察員的任務,乃透過密集的現場觀看和深入的實況考評,伺機為誠摯的藝術創作者加油,順勢為優質的展演活動喝彩;複審團與決審團的角色,則是透過專業的立論和背書,向贊助者及社會大眾,鄭重推舉出最優秀的藝術家及其創作成果。
「台新藝術獎」- 獎勵當年度最具創造性與突破性的作品。
「台新藝術獎」獎項特色:
「台新藝術獎」評選重點:
接著由教育推廣組組長解說:台北當代藝術館這棟建築物乃建於西元1921年,原為日治時期專供日本人子弟受教育的「建成小學校」。這棟面寬達120公尺的兩層樓建築,以亞熱帶文化的紅磚壁構與木材屋架,結合西方文明的建築柱式與黑瓦斜屋頂,加上兩側入口為山牆形式的廂廊,整體構成了U字型的校舍建築與空間。1945年後,台灣進入中華民國時代,原建成小學校舍被轉用為新成立的台北市政府辦公廳舍,直至1994年台北市政府遷入信義區仁愛路的新市政中心為止,在這段將近五十年的時間,這棟建築物扮演了驅動台北市政建設的一個神經中樞角色。
1996年,台北市政府舊廈被指定為市定古蹟,並基於古蹟再利用的政策方案,將原建物之正面廳舍修復整建為「台北當代藝術館」專用,兩翼部分建築則劃歸為建成國中教室。「台北當代藝術館」與「建成國中」新校的結合,不僅創造了全世界罕見美術館與學校使用共同建物的先例,也被視為是台北市孔廟到保安宮這一條歷史文化軸線的延展,帶動了大同區整體再發展的一個新契機。從市定古蹟的台北舊市府,經活化再利用後而成立的台北當代藝術館,在國內藝術界長期的關注之下,於2001年5月26日璀璨開幕,其儼然成為台北人文地圖上的新地標。台北市這幾年來積極讓市內古蹟活起來,讓古老的空間以不同的變貌走進市民生活,進而帶動街區藝術再造,台北當代藝術館是一個實際的例子。
台北當代藝術館自2001年開館以來,是由台北市政府委任民間企業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基金會負責營運統籌。其悉心致力將藝術、古蹟、科技三者相結合,呈現於台北當代藝術館這個文化空間中,辦理了多檔精采絕倫的當代藝術展覽,開拓人民的視野,也促進了不同文化、甚至不同國籍間的多層次對話。當代藝術基金會經歷二屆董事會後,於2007年12月31日與市府簽署的委任合約屆滿。故台北當代藝術館便於2008年1月1日起,交由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負責營運。新的經營團隊除了依循著過去七年來當代館所凝聚的藝術動能之外,還努力於匯集更多海內外的關懷注目,並結合官方力量,有效整合各類文化創意產業。而台北當代藝術館是為台北市藝文發展的一個重要據點,將提供更具互動性且整合度強的展覽平台,以鼓勵多元風貌的藝術創作與呈現,並藉此開拓出具前瞻性的新文化思維,期能提供當代城市發動源源不絕的豐沛創意活力。
臺北市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
第二場第二天(98.05.19)研習活動記錄
陳玉玲 整理記錄
第一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1)」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林世華教授主要講解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一) 97學年度高級中學夥伴學習群美術科教師專業成長研習目的,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課程之教學專業知能,並建構區域校際策略聯盟與教師夥伴學習同儕支持系統,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成效。
教師應該知道評量的理由
四個傳統的理由:
(一)診斷學生學習的強弱。
(二)監控學生學習的進展。
(三)評定學生成績。
(四)決定教師教學效能。
三個當今的理由:
(一)影響教育效能的社會觀感。
(二)協助評鑑教師。
(三)澄清教師教學目標。
評量發展架構
命題的邏輯取向:偏試前
試題編寫內容:適當性與一致性
試題編寫格式
命題的實徵取向:偏試後
試題分析:難度、鑑別度、選項分析
測驗分析:信度、效度
測驗解釋:常模、標準
第二場「核心課程: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2)」主講人:林世華教授
林世華教授主要講解美術學習成效的評量理念與實務(二)
一、總目標
(一)瞭解美術的意義、功能與價值及其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以強化人文素養與生命的價值。
(二)培養創造力、文化理解、批判思考與敏銳的感知能力,以豐富創作表現與鑑賞的內涵及其文化背景。
(三)透過校內外多元的藝術資源,培養審美能力,提升生活文化的品質與境界。
二、分段目標
(一)第一階段目標
1.瞭解美術的意義、內涵與功能。
2.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係,探討當代美術多樣的內涵及其文化脈絡。
3.提升創作表現與鑑賞感知的能力。
(二)第二階段目標
1.培養尊重各國、各族群的美術與文化。
2.熟悉藝術品的多元特性,應用特定媒材進行有意義、有內涵的創作。
3.增進創作表現與鑑賞思辨的能力。
(三)第三階段目標
1.培養多面向理解美術與其他領域間的關係。
2.藉由多元文化與藝術內涵的瞭解,綜合運用多種媒材進行專題研究與創作。
3.經由審美判斷能力的提升,促進社會的祥和。
第一階段核心能力
創作
1.獨自或與他人合作,從自我、社區、社會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行探索與討論創作的主題與內涵。
2.理解美術作品的組織、文化內涵、意義和功能。
3.運用各種媒材的特質,研究表現方法,進行創作。
鑑賞
1.鑑賞美術作品的內容與意義。瞭解美術與生活文化脈絡的關係。
2.認識本土美術的時代背景與特質。
3.培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的習慣;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文字,陳述對作品或活動的感受。
第二階段核心能力
創作
1.獨自或與他人合作進行有意義、有內涵的特定主題創作。
2.瞭解藝術作品多樣內涵,如媒材、技法、觀念、文化脈絡等和創作之間的相互關係。
3.應用特定媒材與技法,表達其思想與感情的作品,並瞭解藝術家的創作與時代背景。
鑑賞
1.探討視覺符號和社會、生活的關係。
2.認識中國、亞洲及其他世界各國及不同族群美術的時代背景、意義與特質。
3.培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的習慣;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文字,表達對作品或活動的思考。
第三階段核心能力
創作
1.比較並分析美術和其他藝術學科在創造之特質、方法與觀點。
2.獨自或與他人合作,綜合美術和其他藝術學科之創作內涵與其文化之發展背景,進行專題創作。
3.綜合運用多種媒材,表現具創造性的作品。
鑑賞
1.分析與解釋不同時期人文、社會或科學之思潮和美術的關係。
2.瞭解以藝術家、藝評家、美學家及美術史學家的觀點,詮釋藝術作品。
3.培養參與藝術文化活動的習慣;運用適切的口語與撰述,表達對作品或活動的賞析與評價。
第三場「核心課程:審美素養與美術館應用」主講人:林曼麗教授
林曼麗教授主講的是藝術教育核心與博物館發展:
一、藝術教育理念的推動
二、創意與美感並重
三、教學與博物館環境的結合
當代博物館發展的整合趨勢
※東京六本木美術館黃金三角
※美術館/博物館與生活風格的結合
※博物館的空間解放與消費生活
科技與藝術結合的策略
1. 科技與藝術範疇的互融
2. 以藝文作為科技的內容國家數位型科技計畫
3. 以科技使藝文與當代生活緊密結合
4. 科技產業與藝術產業的異業結盟
創新價值與文化創意產業
1. 由價格(price)到價值(value)
2. 價值提升不只是科技創新
3. 賦予藝術文物新價值
4. 新的產業結盟與創造
5. 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
新世紀使命-以故宮為例
一﹑全新形象與組織機能的塑造軟體化經營與質化變革
二﹑數位化的推動資料庫建立與運用多元的展示與學習加值運用與商品開發
三﹑生活品牌的建立與推廣藝 / 異業結盟藝術是新世紀的消費品博物館作為經
濟複合體
第四場「核心課程:藝術與性別平等教育」主講人:陳瓊花副校長
陳瓊花副校長主講之內容為:
讓學生詮釋性別的特徵及其可為與否之事,是檢視學生所未說而存有的性別概念,觀者所瞭解的藝術作品,是其已經知道的反映學生所畫與所論述的,即是其所已經知道的反映,是一些性別刻板印象的陳述。在教學時,可以直接運用此種方法,讓學生依此主題或相關的議題創作後,以小組討論或教師提問思考的方式,讓學生彼此討論與探究不同的看法,在過程中,將有助於學生檢視、反省、與再思考自己所可能存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讓學生討論藝術家的性別與作品,透過自我的論述,以揭發其對於性別的期待,將有助於改變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主講之內容結論可以提供教師教學時之參考,或作為教師瞭解學生性別
概念情形之起始點,以進行相關之教學引導,或作為性別議題融入課程設計時,對於不同年級層學生所可能存有的性別刻板印象,設計適切的議題,以建構兩性平權。
後記:
關於本次研習課程的詳細內容請參考研習手冊,感謝大同高中承擔辦理此次活動的許多繁瑣的工作,並提供場地、餐點及服務,讓所有課程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雖然這次參加的學員不多,中午十多位來自北市各高中的美術老師相聚在一起,共同用餐、彼此問候並分享學習心得,非常愉快而充實。
也希望研習之目能確實達成的為推動高中新課程之實施,強化教師因應新課程之教學專業知能,並建構區域校際策略聯盟與教師夥伴學習同儕支持系統,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成效。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及照片說明均由南湖高中朱文正老師攝影提供並整理) |
一、時間:98年3月17日(星期二)
二、地點: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6年6月8日,北市教中字第09634516700號函及「臺北市高級中學教學輔導網工作實施計畫」辦理。
(二)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行事曆辦理。
二、目的:
(一)藉由參觀及交流了解美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學習歷程,加強美術教材教法與教學活動設計。。
(二)分享該校設計學院的創辦理念與辦學經驗、建立教師之宏觀的視野。
(三)進行教材蒐集,充實美術教學資源了解設計趨勢資訊,提供多元設計資源,增進產業設計知能,以供臺北市高中美術教師教學之需求。
三、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臺北市高中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五、研習主題:「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研習。
六、參加人員:以20~30人為限(名額有限)。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完全中學)及設有普通科與綜合高中之高級職業學校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馬祖高中、國立師大附中、國立政大附中等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三)美術科輔導團工作小組成員。
七、研習地點:實踐大學 台北校區- 10462台北市大直街70號 (02)25381111 http://www.usc.edu.tw/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http://www.scdesign.usc.edu.tw 電話: (02)25381111轉7001
八、研習內容及時程:
日期 | 時間 | 課程內容 | 主持人或主講人 | 備註 |
98年 3月17日(二) | 09:30~10:00 | 報到(實踐大學台北校區校門口) | 大同高中李秋慧組長 | |
10:00~10:20 |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建築設計學系) |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陳秘書 scdesign@mail.usc.edu.tw 建築系助教 鄭聿甄 工設系助教 吳純珠 媒傳系助教 張亦翔、吳宛璇 實習工廠助教 黃千菱 服設系助教 陳麗萍、陳薇心 | ||
10:20~10:40 |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 |||
10:40~11:00 |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 | |||
11:00~11:30 |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實習工廠) | |||
11:30~11:50 | 參訪導覽教學與環境 (服裝設計學系) | |||
11:50~12:00 | 問題與討論 |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 | ||
12:00 | 研習結束 |
九、報名方式:
(一)臺北市教師請於3/13(五)中午前,至「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http://insc.tp.edu.tw,並請各校承辦人協助薦派,或填妥報名表(附件一)後傳真報名,傳真號碼:02-25023782。
(二)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十、研習時數:全程參與人員核發2小時研習時數。
十一、經費來源:費用由臺北市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相關經費支用。
十二、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研習報名表
校名: (請寫全銜) 地址
電話: 聯絡人:
職 稱 | 姓 名 | 聯絡方式 | 身分證字號 | 備註 | |
辦公室或 手機號碼 | | ||||
備註:請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聯絡人: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學組李秋慧組長 02-25054269*111 傳真:02-25023782
承辦人: 教務主任: 人事主任: 校長:
四、內容紀錄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
輔導團「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參訪」記錄
記錄者:成淵高中美術教師陳玉玲
工業產品設計學系
簡史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創立於1992年,1998年因應設計趨勢演變以及產業發展需求,設立研究所碩士班,1999年增設研究所碩士在職進修專班;以大學部「專業化、國際化、產業化」與碩士班「實務與理論並重、跨領域課題研究」為教育目標。課程規畫除了設計知識的學習外,更強調創作性的操作體驗;透過對人文、社會與科技工程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反省與批判,使學生在創作驗證中,領會工業設計的多層次內涵與多面向的價值訴求,從而發展其具有獨特性的創作理念、方法與能力。1999年,於澳洲雪梨第21屆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ICSID)年會,經會員大會審核通過,正式成為教育類會員;期望能藉此常規性、定期性的活動參與管道,增進會員社團間的專業砥礪和觀摩學習。
發展特色
透過以創作為主軸的系列課程,積極鼓勵學生將所學成果或課堂作品,參與國內外各類設計競賽與展演,爭取同台磨練的機會,讓學生跨出校園,從參與、觀摩和交流的臨場經驗中,突破自我設限的心態。系所藉由這些競賽及展覽,培養之同學組織規劃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與積極主動學習的態度;期使能勇於面對挑戰,在挫敗中亦能汲取經驗以強化其正面思考之能耐,此當有助於學生未來在快速變遷的競爭環境中,能有較佳之抗壓力與應變能力。整體而言,系所教學與研究重點具有四項特色,說明如下:
1. 強調設計實作精神,拓深創作體驗
2. 培養國際觀,提昇設計視野
3. 跨領域學習,拓展知識面向
4. 理論與實務對話,加強產學互動
課程規劃
系所課程設計,著重於促成理論與實務以及知識與經驗的創新融合,平均3年進行一次課程調整,使課程能呼應社會脈動與產業需求。除了教學課程之規劃內容外,活潑多樣的課外活動更為學生提供了不同形式的設計體驗,如:工作營、設計展演、校園裝置等,此亦可增進學生對於活動策劃與執行的臨場學習。系所課程設計,著重於促成理論與實務以及知識與經驗的創新融合,在規劃上,重視課程中師資的多元特質,使學生能同時接觸不同的創作主張與差異化的方法技能。大學部課程,縱向上藉「軸心課程」:創作基礎(1)(2)、產品設計(1)(2)(3)(4)及產品整合設計(1)(2);引導學生進入設計專業領域,橫向則以「設計思維與能力」、「設計技術與操作應用」、「人文涵養與科技知識」及「其他專業輔助課程」,啟發理解設計創意及活動,並涵養設計人格,期能產生多元化的學習成果。碩士班旨在培養研究生對於創意議題、人文價值、科技發展與產業趨勢…等向度,具有設計對應乃至反省批判的能力;招生對象除了具備工業設計背景者外,亦擴及其他不同專業領域,以培養當前企業所需之多元取向人才;為配合此轉型設想,積極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授課或指導工作營,其領域涵蓋哲學、社會學、心理學、企管、傳播、電影、舞台以及相關設計專業。必修課程包括:高階產品設計(一)、高階產品設計(二)、人文創作趨勢研究、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專題研討(一)、專題研討(二)等;選修課程則分四大類:「設計與藝術」、「支援學域與企業策略管理領域」、「方法、展演與寫作」、「專題討論系列」。
教學特色
創系以來,為了具體落實上述理念,更鼓勵同學透過設計競賽與展覽,以增進國內外專業之交流與觀摩,其成果摘記如下。
競賽成果:共獲獎667項,其中,國際獲獎140項。例如,1994年SONY學生國際設計創意競賽首獎;1995、2001年分獲日本大阪國際設計競賽入選及銅牌獎;1996年美國國際回收資源設計競賽優良設計獎;1996年澳洲雪梨電腦展最佳產品設計獎; 1997、1998年義大利They will be famous家具設計競賽兩屆首獎;1997年日本Koizumi國際學生照明設計競賽佳作獎;1997年美國ID Magazine Annual Review傑出設計獎;1997、2001及2002年分獲義大利SMAU國際青年創意設計競賽首獎與入選獎;1998、2000年分獲日本名古屋國際設計競賽佳作與銀牌獎;1999年日本Sakai刀具設計競賽第三名;1999、2001年韓國LG家電國際設計競賽優良設計獎、優等獎與佳作獎;2001年日本OPUS Design Award評審特別獎;2003年德國iF Design Award Concept優選;2004年通訊大賽Mobile heroes-Play Design第一名;2006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 Award銀獎;2007年美國IDEA, Industri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銅獎;2007年德國Red Dot Award分類首獎Best of the best;2008年iF Award Concept第一級獎、2008日本NAGOYA DESUGN DO!金賞獎…等。
展覽/報導:1997年應日本名古屋國際設計中心邀請,參與"Design: The Next Generation"國際邀請展;1998年應法國聖艾迪恩市政府邀請,參與國際設計雙年展;1995年(台北)、1999年(雪梨)、2001年(首爾)及2003年(漢諾威)參與ICSID之年會與國際設計展;2000年義大利Interni雜誌以專題報導本系,同年受邀於三項國際展中展出:新加坡國際設計展、義大利Verona市Abitare il Tempo國際室內與家飾設計展和法國聖艾迪恩市國際設計雙年展;2000、2001年兩度於德國漢諾威CeBIT Show中展出產學合作成果;2001年受邀參與北京清華大學設計教育成果展,並於中國巡迴展出;2002年分別參與北京科技大學「設計與文化主題夏令營暨展覽」、湖南「全國工業設計教育展」及山東「第一屆中國青島國際設計節」展覽;2003年系所之教研成果又獲日本Dream Design Magazine 專文報導。2004年日本東京設計週(Tokyo Design's Week)、2005年米蘭國際家具展 8th Salone Satellite、2007年米蘭國際家具展Tha's Design - Zona Tortona及2008年德國萊茵設計節Rhein Design Festival,四項皆為台灣唯一獲邀參展學校;2007年於法國巴黎時尚家飾展展出產學合作成果;2008年科隆「萊茵國際設計周(Rhendesign)」台灣首次獲邀參展學校。
未來展望
為因應快速的時代變遷,俾使課程能呼應社會脈動與產業需求,本系所持續進行課程改善,並積極延攬具有多樣整合可能的師資陣容。進入本系所就讀的同學,未來的生涯規劃主要可分為三個方向:
校友發展
畢業生可依志向,從事產品設計、家具設計、識別系統設計、包裝設計、視覺設計、展示設計、多媒體設計…等專業設計工作。多數畢業生擔任業界設計師或成立設計公司及個人工作室,部分亦受聘回母校授課,其任職公司如:宏碁、明基、華碩、宏達電子、仁寶、光寶科技、神達電腦、浩鑫電腦、唯新科技、威剛科技、普立爾科技、英業達、技嘉科技、鴻海富士康、大同、聲寶、普立爾、燦坤、瀚宇彩晶、致伸、上海聯想移動、MOTOROLA、Philips Design、三陽機車、光陽機車、中華汽車、福特汽車、太子汽車、NOVA DESIGN、皓宇設計、冠廷設計、卓嶽設計、世訊科技、三大設計、多藝設計、IND DESIGN、The One設計、西屹設計、葉朵設計……。畢業生之表現,受到業界正面回饋與肯定;畢業生除任職於產業能貢獻所學外,同時維持創作發表的習慣,主動參與各項設計活動,藉產業實務與設計展演累積創作能量,以對社會做出個人的設計貢獻。
位居學術文化資源豐沛台北都會區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設置目標在培養具備建築設計領域之思考視野與設計執行能力之專業人材。教學理念強調「工藝美學、「人文視野與「建築專業之深化與融合。教學規劃以充分運用結合設計學院相關設計學系教學資源與都會豐富的文化學術資源,塑造整體設計教育跨域多元特色為主軸。 教學首重創作工藝(craftsmanship)精神之再創與當代科技結合的空間研究開發及實驗能力,以及根植文化藝術、深化人文薰陶之「人文建築」教育目標。除嚴謹紮實之專業基礎訓練外,教學著重文學經典閱讀及藝術欣賞課程之安排,並常設跨學域人文藝術講座(含括了電影、音樂、文學、社會學、藝術、心理等學域之研究),邀請各界先進/專業人士之客座教學並參與校內外成果展演。積極培養學生具國際競爭力之建築創造及跨領域、多方位之技術應用與理論實踐能力,深化以設計整合科技與人文思潮之整體觀照專業能力與視野。
(1) 設計/craft:
創作基礎 / 建築設計(一)/ 建築設計(二)/ 建築設計(三) / 建築設計(四)/ 設計繪畫 / 表現法(一)、(二)、(三)/ 燈光設計 / 作品集 / 模型製作 / 舞台設計 / 展示設計/ 攝影
(2) 實務/技術:
建築材料與構造 /物理學 / 結構行為 / 建築結構與造型 / 建築實務 / 環境控制系統 / 敷地計劃 /都市設計概論 / 設計製圖 /電腦輔助設計(一)、(二)
(3) 歷史/理論:
設計概論 / 建築史(一) / 建築史(二) / 中國建築史 / 台灣建築史 / 建築理論專題(一)、(二)、(三)、(四)、(五) / 空間的社會分析
(4) 藝術人文:
藝術創作(一)-電影藝術 / 藝術創作(二)-西洋美術 / 藝術創作(三)-中國美術 / 藝術創作(四)-表演藝術 / 藝術創作(五)-美學
(5) 特殊開課課程:
Ⅰ.講座式課程
建築與文學(一)台灣現代文學(94學年度)
建築與文學(二)台灣當代文學(94學年度)
建築與創作(95學年度)
建築與社會學(95學年度)
Ⅱ.國際建築工作營
本學系設有多媒體視聽教室三間、作品展示空間、攝影棚一座、暗房兩間、學生實習工廠一座(含木工區、金工區、塑膠加工區、噴漆區等)、電腦輔助設計研究室及學生工作室等相關教學空間設備。
進修管道:依志向進入國內外建築設計、規劃設計、室內空間設計、舞台設計、展示設計、燈光設計家具設計等相關領域研究所繼續深造。
就業趨勢:開發市場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空間創作、公共藝術、環境控制、都市城鎮規劃、結構計劃、專業管理、營建管理、舞台設計、展示設計、燈光設計……等國內外人才市場。
開發市場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空間創作、公共藝術、 環境控制、都市城鎮規劃、結構計劃、專業管理、營建管理、舞台設計、展示設計、燈光設計……等國內外人才市場。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
簡史
媒體傳達設計學系(Communications Design)創立於民國八十六年,並於民國九十三年成立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為全國第一所成立「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的大學,不僅擁有具國際設計水準的教學大樓,更有一群年輕且活力充沛的師資團隊。媒體傳達設計學系重視學生美學基礎,人文思潮的薰陶與培養。二度〈2D〉三度〈3D〉四度〈4D〉媒體傳達向度之構成與研究,密集「創意激盪、另類思考」的教育訓練。多媒體傳達與社會、教育、文化、經濟互動之應用。
發展特色
以美學、文學、心理學、符號學、人文哲思探論,為創意思考的基石。整合3D動畫、創意遊戲、多媒體視訊、產品、空間、環境設計領域的訓練。建立聲、形、光、音、色等多元媒體超連結之電腦網路設計與數位媒體整合設計的天堂,跨進超越國界與時空極限的媒體新世紀,目標在於培養跨世紀的動畫、遊戲、網路、資訊、媒體創意藝術與設計人才。
教育目標
依據設立宗旨擬定教學策略,以強化人文藝術教育、獨立創作思考及媒體整合能力來加強競爭力,兩組教育目標如下:
數位3D動畫設計組教育目標:
自主性 ─ 透過動畫創作探討自我與環境的關係,進而延伸對文化、生態與人文之關懷與省思。
多元性 ― 培養具手繪、2D、3D、實驗等多媒材動畫之實作人員,以符合目前政府推動文化創意與數位內容產業之需求。
整合性 ― 藉由獨立製作訓練學生創意、製作與展演之整合能力,培養具領導與管理之人才。
數位遊戲創意設計組教育目標:
自主性 ─ 多面向探討遊戲的本質,並藉此對人文、社會、環境作進一步的省思。
多元性 ― 發展多元遊戲模式,整合互動裝置、線上遊戲、單機遊戲、體感遊戲以及可攜式遊戲等不同媒材與平台。
整合性 ― 強調個人獨立製作,培養具整合企畫、美術與基本程式能力之遊戲創意製作人才。
教學資源
專業攝影棚週邊設備
動畫攝影設備工作站(含12F動畫圓盤、CCD攝影機、擷取卡)
鏡頭:SINARON W6.8/90MM、SINARON S5.6/150MM、SINARON S5.6/210MM
閃燈:ETN-600、ET 600WT/1500WT、KL-6D/無段600瓦、KL-4D/無段400瓦/、燈組、LUXMEN30500專業立燈組
相機:Nikon DIX數位高解析數位相機、Canon400D高解析數位相機、Panasonic DMC-LX2全配數位相機
攝影機:SONY DCR-VX2000、Panasonic NV-MX3000、SONY DCR-HC30
監視器:14吋專業監視器、8吋專業監視器
其他:多功能K字架、柔光罩、SINAR鋁箱、蜂巢架、MINOLTA 4F測光錶
PC專業教室設備
電腦:HP D530SFF、HPD330、HP DX7200ST、HP6120MT、Acer Power FH
軟體:Director MX2004教育版、Macromedia Studio 8.0、Reason音樂編輯軟體V3英文版、虛擬實境製作VirTools v3.0、3D動畫Alias Motion Builder 7、影像編輯Adobe Video Collection、Adobe Creative Suit 2、Adobe Production Studio、Autodesk 3Ds MAX 8、Autodesk Maya 6、MAYA7基礎造型與設計上下軟體、3DS MAX8造型應用上下軟體、私房教師FLASH動畫玩家數位學習系統
MAC專業教室設備
電腦:中央算圖設備(iMac G4/1G 17)、Power Mac G5 雙核心、Power Mac G4 雙核心、iMac 17'、
軟體:Adobe Creative Suit 2、DVD編輯V3.0、MAC文書處理、Apple Final Cut Studio、Macomcdia Studio 8、Propllerhead Reason3、Director MX2004、Apertue 1.1、Final Cut Studio 5
其他設備
輸出設備:立體液晶顯示器(3D LCD Display)、電漿顯示器(TH-42PW5)、電漿電視(TH-42PW5BXZ)、展示影片用14吋平面電視(SONY KV-14AF)、單槍液晶投影機(PT-LB5IU)、PANASON PT-LB60U高光度液晶投影機、Panasonic PT-LB50SU中光度液晶投影機、
錄放影機:Pioneer DVR-7000、Pioneer DV-300、SONY HCR-HCI、SONY HC90/H、SONY RDR-GX310、DV-393DVD光碟播放器
音響:活動式專用機櫃、MG 12/4十軌混音器、DCA-900後級混音擴大機、DV-390DVD光碟播放器、MR-823UHF雙頻無線麥克風組×2、全音域音箱(含立架、延長線)×4、PMX 8006A/V混音擴大機、RS8全音域喇叭、MR-823DUHF雙頻無線麥克風組。
互動設備:紅外線投影器CH-145、CH-156B(15米紅外線)黑白紅外線攝影機、Nintendo Wii 互動遊戲主機、Arduino I/O Board 互動設計介面板、互動學習套件
其他:pantone display LT螢幕校色器、色票Pantone formula guide (coated, uncoated)、UPMOST UPG300A USB影像擷取器
未來展望
積極與國外學術與設計專業機構交流,並鼓勵國際性設計競賽。鼓勵產學合作加值計畫,與設計實務領域保持良性互動。率先實踐兩岸設計學校之互動,力推兩岸設計學術交流。連線「兩兆雙星」數位內容產業六年國家總體建設計畫。課程規劃以數位內容產業相關之數位遊戲創意設計、數位3D動畫設計、網頁設計等相關課程為主軸核心課程。自成立以來,目前本學系之教學理念與創作成果隨同全校校務發展之規劃,在國內外設計領域中逐漸受到注意與認同,如2007年10月5日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便將本校設計學院選為「亞洲頂尖創意學院」(Top Asian Schools For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同時並列的還包括了日本武藏野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韓國弘益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北京清華大學與台灣成功大學等知名學府。
校友發展
可依個人志向從事動畫多媒體設計、數位遊戲創意設計、視覺設計、電腦繪圖設計、虛擬實境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視覺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專業攝影、廣告設計、資訊設計…等。從事大學、高中及技職學校有關動畫多媒體、視覺設計、資訊設計等教職或選擇進入相關領域之國內外研究所深造。
服裝設計學系
簡史
首創於民國50年,為國內第一所成立的服裝設計高等學府,歷史悠久,畢業校友活躍於服飾產業界,經常獲得國內外服裝設計獎項,成績斐然。
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與表達服裝設計創作之專業技術與能力為教育目標,透過作品競賽、展演等創作驗證中發展個人特質與設計創作力,同時為因應服飾產業人才需求以及擴展學生就業空間,本系分別規劃設計、經營企劃、生產管理、織品設計等專業輔助選修課程,為台灣服飾產業培育全方位之專業人才。
因應衣生活相關產業就業市場的需求,課程規劃除通識課程外,共同專業必修有(學分):創作基礎6、服裝設計(一)6、服裝設計(二)6、服裝整合設計6、服裝畫4、設計概論4、織品材料學4、立體裁剪6、服裝構成製作12、藝術史4、西洋服裝史2、中國服裝史2、色彩實驗與應用4、織物染色與檢驗2、成衣工程學2、國服研究製作3、服裝人因工學2、電腦輔助設計4。
本系並以選修方式規劃就業模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組,就業模組的課程如下:
(A)設計類課程:
設計繪畫、人體素描、服裝畫(二)、立體裁剪(二)、針織物設計(一)、流行資訊分析、流行企劃應用
(B)生產管理課程:
立體裁剪(三)、服裝構成製作(三)、電腦打版放縮、成衣生產企劃管理
(C)織品設計類:
布花設計、提花設計、梭織物設計、針織物設計
(D)經營企劃課程:
服飾陳列、流行資訊分析、流行企劃應用、廣告學、服飾行銷、服飾經營、服飾採購
(E)一般相關之選修:造型設計、飾品設計、服飾攝影、論文習作、服飾美學電腦多媒體應用、法文、英語會話。
除了教學視聽設備:大螢幕、幻燈機、單槍投影機、實物投影機、多媒體教學設備之外,專業器材有:工業用電動平車、拷克車、鎖眼機、釘釦機、三本車、燙襯機、蒸汽熨斗、燙檯、吸風燙檯、電繡車、專業工作桌、專業人檯、專業設計桌、陳列櫥窗、展示櫥窗、服裝人因工學專業教室、人體體型描寫器、人體體型自動攝影機、專業展示模特兒、金工專業教室設備、梭織打樣機、電動針織機、針織打樣機、電腦打版放縮系統、電腦款式設計系統、電腦生產管理系統、攝影工作室與學生工作室等。
配合服飾產業結構快速發展,積極充實各項服飾產業相關之e化資訊教育,以快速調整課程結構之機制,配合更實用、更新穎之知識與技術傳授,營造出優良的學習環境,以培育全球性服飾專業人才。
擔任服裝設計師;服裝造型師;服裝打版師;織品設計師;服裝企劃、陳列設計、經營企劃人員;服裝生產管理人員;國高中職校服裝類家事類教師,以及在流行搭配、流行報導、國際貿易實務等領域一展長才,成為引領服飾流行風潮的先驅。
本次美術科輔導團參觀實踐大學設計學院之感想:
. 首先感謝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陳秘書,建築系助教鄭聿甄,工設系助教吳純珠,媒傳系助教張亦翔、吳宛璇,實習工廠助教黃千菱,服設系助教陳麗萍、陳薇心 。
(一)了解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美術相關科系的學生學習歷程,加強美術教材教法與教學活動設計。
(二)分享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的創辦理念與辦學經驗、建立教師之宏觀的視野。(三)進行教材蒐集,充實美術教學資源了解設計趨勢資訊,提供多元設計資源,增進產業設計知能。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及照片說明均由南湖高中朱文正老師攝影提供並整理) |
壹、97學年度輔導教師研習暨新進教師座談
一、時間:97年10月7日(星期二)
二、地點:台北市立中正高中
三、內容紀錄
教育專題演講:遊戲人聲-讓表達更有魅力 / 實踐大學周震宇老師
周老師前半段的演講,雖然沒有使用傳統的投影片來輔助,依舊能吸引聽者的注意,因為他充分運用「聲音的魅力」,讓老師們清楚感受到只靠聲音,就能營造出各種情緒的氛圍,為這場講座的內容做了最佳的示範。
在講座的後半段,周老師整理了各種發聲方式的特色,並用投影片再做一次說明,他建議老師們適當運用「氣音」發聲,因加入「氣音」之後聲音較感親切,是說話時重要的緩衝器。另外,聲音共鳴的部位不同,也會帶給聽者非常不同的感受,例如「鼻腔共鳴」的聲音較圓潤,容易達到感情的交流;「口腔共鳴」的聲音是命令式,可以達到清晰表達的效果;「喉腔共鳴」是屬於感性的訴求,讓人覺得放鬆。
聲音表情方面的訓練課程,是人際溝通必備的基本能力。在師生互動中,老師如果能注意聲音表情的使用,可減少誤會、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如能進而利用聲音塑造各種情境,會使老師的表達更有魅力。
輔導教師與新進教師交流座談
主 席:(南湖)朱文正 師
新進教師:(陽明)連時宜 師、(大同代課)趙依誠 師、(育成代課)吳佳驊 師
(主席)文正老師:先請三位新進教師自我介紹….。然後介紹輔導團的成員、說明輔導團的工作目標及工作內容,並鼓勵新伙伴多多支援並支持輔導團所辦的各項活動。
(輔導教師)瑞昌老師:從新進教師的自我介紹中得知,三位都是第一次到高中任教,開學已月餘,不知大家有什麼心得?
(新進教師)連老師:我原來在國中,到高中教書後頗為挫折。高中生的美術程度不比國中生好,對於課程的參與又缺乏國中生的熱誠,顯得很現實、冷漠。
(主席)文正老師:在我的經驗中,特別是都會區的高中生確實有這種特質。
(輔導教師)玉玲老師:我的學生(成淵)好像沒有這樣的情況,以前教國中生時,都在管秩序,教高中很容易發揮我的教學理念。
(新進教師)吳老師:我跟連老師的感受很接近,從國中到高中有失落感。高中生認為要有趣、不要有負擔,可是我認為高中生要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可是當我講到知識的部分,難免比較嚴肅一點,每班都有三、四個學生,直接就趴下睡覺,交作業時,根本就是派三分之一的代表交就好,真是讓我很挫折!
(主席)文正老師:我想所有老師都經過剛開始這樣的挫折。學生很現實,老師也要現實,學生在意的是什麼?老師要很實際地抓住這個點!另外,有機會也要多向其他資深老師請教。
(大同)徐主任:我與各位不同科(物理),所以很難體會各位的處境,無法給予建議,不過我的經驗是「教室管理」一開始就要要求。
(新進教師)趙老師:我原來在設計業界工作,去年第一年實習就在大同高中,因為對於環境與學生都很熟悉,所以這方面的問題較少。唯一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有兼「藝術生活」的課,因為高三學生的自主性高,我的做法就是把發球權交給學生,儘量讓學生自己決定與規劃
(輔導教師)瑞昌老師:這是很好的作法,大家可以試試看這些方法。另外我想提供給新進老師,輔導團的網站!請各位到網站上看輔導團的活動資訊及歷年來收集的優良教材。
(輔導教師)裕發老師:我以前遇到的實習老師,如果跟學生的互動有問題,很可能選擇離開教職,聽到兩位的心情,還蠻令我擔心。班級經營這塊,要投入心力,之後才可能享受到教學的樂趣。我的經驗是高一學生像國中生,一定要要求;高三學生就比較像大學生,可以令他們自我管理。
(新進教師)趙老師:某學生在上課時說「美術!聯考又不考,不用認真上!」,老師要如何應對?
(主席)文正老師:我的回應是:「聯考也不考交友、談戀愛,你們為什麼要看重這些?」
(主席)文正老師:學習環境的塑造也很重要!我們要建造出一個象牙塔,讓學生身處當中,不得不
各科輔導團經驗分享:美術科主講 / 朱文正老師
從這次經驗分享的內容,看得出各科輔導團都非常用心在團務工作的經營,很難想像這是一份無給職。本次代表美術科上台報告的是文正老師,他準備精美的投影片,說明了本團上個學年度的工作成果及未來這個學年度的工作計劃,並以三段特別的影片做為前言,簡明扼要地闡述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心情,精彩的內容令在場的老師發出驚嘆的呼聲,感謝文正老師!
綜合座談
這次座談中,幾乎每科輔導團都提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很難找到主動願意受訪視的學校」。在「教學輔導團工作實施成效評核指標」中的「工作內容」中明列第一項的就是「每學期辦理學校輔導兩所以上」,這項評核指標顯然帶給輔導團很大的困擾,因為每學年期初,由輔導團所發出的「學校訪視徵詢表」幾乎都遭到拒絕或石沈大海。對校方而言,邀請輔導團到校“輔導”,對學校而言是一件麻煩的事,除了得派相關人員接待外,“輔導”二字也帶給老師不少壓力。
以美術科輔導團的經驗來說,在訪視的過程中,團員將各校經驗帶到所訪視的學校,也將受訪學校的教學特色詳細記錄,有機會也提出來做為其他學校的參考,不論在行政溝通、教學實務或教師聯誼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意見交流;對於學校或老師所提出的困境,團員們也能在不求官方支援的條件下,提出個人的經驗以供參考,從受訪學校的回饋中,我們知道透過這樣的交流,往往創造了三贏的收益,因此這個工作的確是有存在的必要。
由於交叉交流的效果很好,事實上已超越“輔導”的狹隘功能,教育局是否能順應大家的期望,將「訪視」或「輔導」的用詞改為「訪問」、「參訪」等較平等的用詞,或者乾脆就刪去這項工作指標,將這樣的活動合併在「工作內容」第三項中的教學觀摩、經驗分享中。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由朱文正攝影提供並整理) |
貳、美術部落格
一、時間:97年10月21日(週二)上午09:00~12:00
二、地點: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暨凱達格蘭藝術季「美術教學部落格」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6年6月8日,北市教中字第09634516700號函及「臺北市高級中學教學輔導網工作實施計畫」辦理。
(二)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行事曆辦理。
二、目的:
因應當代資訊科技教學趨勢,提供美術教師多元交流管道,利用實務操作課程,完成美術教學部落格之線上架構。
三、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臺北市高中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五、研習主題:「美術教學部落格」研習。
六、參加人員:以二十五人為限(名額有限)。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完全中學)及設有普通科與綜合高中之高級職業學校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馬祖高中、國立師大附中、國立政大附中等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三)美術科輔導團工作小組成員。
七、研習地點: 臺北市立大同高中(臺北市長春路167號)
八、研習講師及內容:
講師簡介:陳怡杰(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專任講師)
曾任POS進銷存系統、資策會「網際網路多媒體」課程講師、精通各類型的軟體、是電腦雜誌的專欄作家、亦是新軟體測試人員及發表會講師、擔任過無數場次的學校電腦研習課程講師、協助臺北縣市教育單位建置網站,現專任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多媒體教材製作講座。
日期 | 時間 | 課程內容 | 主持人/主講人 | 備註 |
97年 10月21日 (二) | 8:50~9:00 | 報到 | 大同高中 李秋慧組長 | 電腦教室(三) |
9:00~11:30 | 美術教學部落格的建構與操作 | 陳怡杰講師 | ||
11:30~12:00 | 問題與討論 | 陳怡杰講師 | ||
11:30 | 研習結束 |
九、報名方式:
(一)臺北市教師請於10/21(二)中午前,至「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http://insc.tp.edu.tw,並請各校承辦人協助薦派,或填妥報名表(附件一)後傳真報名,傳真號碼:02-25023782。
(二)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十、研習時數:全程參與人員核發3小時研習時數。
十一、參與學員請攜帶相關教學圖文電子檔,以利線上建置部落格。
十二、經費來源:費用由臺北市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相關經費支用。十三、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暨凱達格蘭藝術季
|
校名: (請寫全銜) 地址
電話: 聯絡人:
職 稱 | 姓 名 | 聯絡方式 | 身分證字號 | 備註 | |
辦公室或 手機號碼 | | ||||
備註:請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聯絡人: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學組李秋慧組長 02-25054269*111 傳真:02-25023782
承辦人: 教務主任: 人事主任: 校長:
四、活動紀錄: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由朱文正攝影提供並整理) |
參、景美女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
一、時間:97年11月4日(週二)上午09:00~12:00
二、地點:臺北市立景美女中(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三段312號)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景美女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研習實施計畫
壹、依據:
(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6年6月8日,北市教中字第09634516700號函及「臺北市高級中學教學輔導網工作實施計畫」辦理。
(二)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行事曆辦理。
貳、目的:
(一)配合高中職社區化的理念,使教師與學生了解藝術與生活的豐富內涵,透過藝術與科技的輔助交流,提升創意情境教學的品質。
(二)針對學生特質及學習需求,研發多元、創意的教學策略,以探討藝術、創意與結合校園空間規畫的可能性。
(三)美術教師職能發展、生涯規劃經驗分享、校園藝術創意教學、實務交流與經驗分享。
三、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臺北市高中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五、研習主題:景美女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
六、參加人員:以二十人為限(名額有限)。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完全中學)及設有普通科與綜合高中之高級職業學校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馬祖高中、國立師大附中、國立政大附中等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三)美術科輔導團工作小組成員。
七、研習地點: 臺北市立景美女中(臺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三段312號)
八、研習時程及內容:
日期 | 時間 | 課程內容 | 主持人/主講人 | 備註 |
97年 11月4日 (二) | 8:50~9:00 | 報到 | 李秋慧組長 | 景美女中集合 |
9:00~9:30 | 景美女中簡介暨美術教學概況 | 景美女中 | ||
9:30~10:30 | 景美女中美術教學與校園公共藝術 | 江正吉老師 | ||
10:30~11:30 | 景美女中美術實驗班教學經驗分享 | 溫貝琳老師 | ||
11:30~12:00 | 綜合座談與經驗交流 |
九、報名方式:
(一)臺北市教師請於97年10月30日(四)中午前,至「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http://insc.tp.edu.tw,並請各校承辦人協助薦派,或填妥報名表(附件一)後傳真報名,傳真號碼:02-25023782。
(二)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十、研習時數:全程參與人員核發3小時研習時數。
十一、經費來源:費用由臺北市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相關經費支用。
十二、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景美女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研習實施計畫報名表
校名: (請寫全銜) 地址
電話: 聯絡人:
職 稱 | 姓 名 | 聯絡方式 | 身分證字號 | 備註 | |
辦公室或 手機號碼 | | ||||
備註:請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聯絡人: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學組李秋慧組長 02-25054269*111 傳真:02-25023782
承辦人: 教務主任: 人事主任: 校長:
四、活動紀錄:
臺北市九十七學年度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
美術科輔導團景美女中參訪會議議程記錄
記錄者:陳玉玲老師
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位於文風薈萃的文山區,4.5公頃的校地非常寬廣,建築典雅,椰樹挺拔,校園一如其名,處處皆有美景,在台北市各高中首屈一指,是一陶冶性情、進德修業的最佳學習環境。臺北市立景美女子高級中學創立於1962年,為臺北市第三所女子高中,也是台灣光復後由台灣人所成立的唯一一所公立女子高級中學,距離景美溪畔不遠,因第一屆校長鄧玉祥女士希冀在此風景優美的校園內培育出前景美好的新時代女性,因此以景美為校名;常被簡稱為景美女中、景美女高或者景女,為臺灣著名的公立女子高中之一,並已獲得教育部97年及臺北市教育局96、97年優質高中補助及獎項。
美術科輔導團全體團員參訪皆讚美景美是一所「景美人傑」的好學校。景美女中普通教室66間,各科專科教室更多達62間,配有最現代化的各項器材,豐富了景美女中教學環境及設備,更符合教學需要及時代潮流。圖書館藏書豐富,師生能掌握最新資訊,提昇教學效能。
另有專業的輔導室、個別諮商室,大型會議室、田徑場、體育館、溫水游泳池以及羽、網、籃、排球場等,實為設備完善的現代化高中。
景美女中是教育部指定發展人文及社會學科的重點學校,及台北市高中英文輔導網的負責學校。 在民國83年,首開風氣成為全國最早辦理第二外語教學的高中,第二外語老師的專業教學及學生的認真投入,學習成果良好。為加強學生語文能力與國際觀,規劃外語營、遊學團、交換學生、交流參訪等學習活動,亦深受各界肯定與好評!
開設資優實驗課程 為了讓國、英、數、自然科學、資訊等科成績優良的學生,更能發揮所長,景美女中特別設計主題式加廣加深的資優實驗課程及營隊。 目前成立有「語文資優班」與「數理實驗班」,透過多元化的課程規劃,促其精益求精,延伸學習觸角,深植本校菁英教育。
景美女中辦理學生「青年領袖領導營」、「社團菁英研習營」等營隊,使學生能學習團體領導藝術,進而創造多彩多姿的高中生活;而「資訊營」、「文藝營」、「數學營」、「自然科學營」、「外語營」等,學生可依自己的興趣,選擇適性發展的營隊。另於暑期辦理「新生發展營」,讓新生及早探索高中的學習生活及課程,寓教於樂,提昇學習動機與效果。
景美女中設想周到的交通與住宿 四通八達的學生專車,節省學生上下學的時間;多條捷運接駁路線讓學生通學更安全便捷。整潔安全的學生宿舍,管理有節,伙食營養,照顧完善。
景美女中學風鼎盛,每屆畢業生幾近百分百考上心目中理想大學。 課外活動方面,學生能充分把握學習機會並發揮潛能,參加校外比賽,無論個人或團體,均屢創佳績。拔河隊獲全國冠軍,合唱團、樂旗隊在全國的比賽中亦名列前茅。 全國科展、英語(演講、作文、話劇)、國語文、美展等各項競賽,更是成果豐碩。
景美女中的校園美術科輔導團全體團員參訪皆讚美,所以以下針對景美女中的建築特色與景觀做一份詳細的資料介紹,景美女中校園以公園的模式建立,校園空間廣闊各大樓間均有相當的空間相隔,有大片的綠地可供學生休憩,故有「花園高中」之稱,目前校內共計18棟建築物,各建物及校景簡介如下:
校門
季節 | 月份 | 課程內容 |
九月到十一月 | ||
十二月到二月 | 插畫明信片設計 | |
三月到五月 | ||
六月到八月 |
參訪景美之感想心得
在大門集合後,大夥兒走入行政的圓式中庭,二樓挑高圈井!我們進了景美大觀園景美學校內建築物又是一美,拱型的校門宛如凌空飛躍的彩虹讓人忘盡煩憂;穩重八角造型的圖書館,淨白皎潔如宮殿般。之後是一系列學生優秀藝術作品,展示運用得宜,同時增添不少文藝氣息!
走過校園環境景美校園整潔、寧靜、和諧,一如其名,處處美景,高聳入雲的大王椰林,還有被學生稱為彭巴草原的綠綠茵茵草地。高三學生勵學共勉的風樓,紅門奇樹可供尋夢的藝能館,及可奔馳跳躍的大運動場等。開闊的校園處處有黃衫客的青春與身影。學生宿舍整潔安全,管理有節,照顧完善。
教學大樓有5棟,另有行政大樓、圖書館、藝能館、學生宿舍、禮堂、游泳池、運動場、網球場、排球場等建築設施;含普通教室66間,專科教室30間。學生有充分的學習空間與最新穎的教學設備。包括國文、社會、物理、化學、生物、地科、語言、美術、音樂、烹飪、縫紉、生活科技、資源、電腦、韻律、軍護等專科教室。
我們更意外的是關於新增美術展覽空間的開闢,意外的使更多學生與老師加入創作行列,不僅現場欣賞許多不錯的聯展作品!更見到景美的藝術高水平!社團活動蓬勃發展,有40個社團,樂儀旅隊享譽中外。
探索藝術園地:兼具創作與鑑賞的訓練,培養學生對人生、文化功能的認同與肯定,開創和諧美麗作品。透過江老師正吉與溫老師貝琳的教學資料與投影介紹,我們更看出景美美術教師的積極與熱情,課程靈活與實際並重的豐沛成果!
最後與江老師正吉一起用餐一起聊天獲益良多,以下節錄江老師正吉的一番很有意義的話語~
*認真付出每一班都是新的。
*山中無歲月~教書二十八年後請問您要得到的是什麼。
*要有藝能科的修養~很想教的好就會教的很好。
*抱持著學習的態度教書,並且正面去看待每一件事件每一位同學。
*一念之間~若不回頭誰能救苦就難,若能轉念何須大慈大悲。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由朱文正攝影提供並整理) |
肆、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暨凱達格蘭藝術季「翻滾吧!影音創作!」研習
一、時間:97年11月18日(星期二)上午09:00~12:00
二、地點: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圖書館多媒體教室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暨凱達格蘭藝術季「翻滾吧!影音創作!」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6年6月8日,北市教中字第09634516700號函及「臺北市高級中學教學輔導網工作實施計畫」辦理。
(二)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行事曆辦理。
二、目的:
透過邀請影音創作導演分享其創作歷程,使藝術教師深入了解影音創作之過程,並能轉化運用於藝術教學課程中,藉以增進教學成效。
三、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臺北市高中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五、研習主題:「翻滾吧!影音創作!」研習。
六、參加人員:以三十人為限(名額有限)。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完全中學)及設有普通科與綜合高中之高級職業學校美術及藝術生活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馬祖高中、國立師大附中、國立政大附中等美術及藝術生活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三)美術科輔導團工作小組成員。
七、研習地點: 臺北市立大同高中圖書館二樓(臺北市中山區長春路167號)
八、研習講師:林育賢(翻滾男孩製作公司)
(一) 講師簡介:台灣宜蘭人。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曾任廣告影片及MV製片、副導,參與電影《起毛球了》、《給我一隻貓》、《月球學園》等片攝製,擔任副導、攝影、製片等職。作品經常以幽默風趣的快節奏手法,呈現個人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趣味中帶有豐富的省思。曾以紀錄短片《鴉之王道》、《街頭風雲》入圍金馬影展數位短片競賽,備受好評。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從事電視、電影之編導剪等工作。主要代表作品:2002 《鴉之王道》 2003 《街頭風雲》 2004 《翻滾吧男孩》 2006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2006 《六號出口》。
(二) 得獎紀錄:2004年 以《鴉之王道》獲日本JVC TOKEY VIDEO FESTIVAL 「錄影大賞佳作」以『E. T. Brother』獲行政院新聞局「民國93年度優良電影劇本」以《翻滾吧男孩》獲第27屆金穗獎「年度優等DV」2005 以《翻滾吧男孩》獲第4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原創電影主影曲」、第七屆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評審團特別獎」及「觀眾票選獎」。
九、研習內容:
日期 | 時間 | 課程內容 | 主持人/主講人 | 備註 |
97年 11月18日 (二) | 8:50~9:00 | 報到 | 大同高中 /李秋慧組長 | 大同高中圖書館多媒體教室 |
9:00~10:00 | 「種樹的男人」影片賞析 | 林育賢導演 | ||
10:00~11:30 | 導演之路-影音創作歷程分享 | 林育賢導演 | ||
11:30~12:00 | 問題與討論 | 臺北市美術科輔導團 /李慶宗校長 |
十、報名方式:
(一)臺北市教師請於11/11(二)中午前,至「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http://insc.tp.edu.tw,並請各校承辦人協助薦派,或填妥報名表(附件一)後傳真報名,傳真號碼:02-25023782。
(二)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十一、研習時數:全程參與人員核發3小時研習時數。
十二、爲響應環保,請參加研習教師自備環保杯、筷,會場僅提供茶包、咖啡包及開水,恕不提供紙杯。
十三、經費來源:費用由臺北市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相關經費支用。十四、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暨凱達格蘭藝術季「翻滾吧!影音創作!」研習報名表
校名: (請寫全銜) 地址
電話: 聯絡人:
職 稱 | 姓 名 | 聯絡方式 | 身分證字號 | 備註 | |
辦公室或 手機號碼 | | ||||
備註:請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聯絡人: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學組李秋慧組長 02-25054269*111 傳真:02-25023782
承辦人: 教務主任: 人事主任: 校長:
四、研習活動記錄:
記錄者:陳玉玲老師
林育賢導演(翻滾男孩製作公司)透過影音創作導演分享其創作歷程,使藝術教師深入了解影音創作之過程,並能轉化運用於藝術教學課程中,藉以增進教學成效。
林導演育賢簡介:台灣宜蘭人。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畢。曾任廣告影片及MV製片、副導,參與電影《起毛球了》、《給我一隻貓》、《月球學園》等片攝製,擔任副導、攝影、製片等職。作品經常以幽默風趣的快節奏手法,呈現個人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趣味中帶有豐富的省思。曾以紀錄短片《鴉之王道》、《街頭風雲》入圍金馬影展數位短片競賽,備受好評。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從事電視、電影之編導剪等工作。主要代表作品:2002 《鴉之王道》 2003 《街頭風雲》 2004 《翻滾吧男孩》 2006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2006 《六號出口》。
林導演育賢得獎紀錄:2004年 以《鴉之王道》獲日本JVC TOKEY VIDEO FESTIVAL 「錄影大賞佳作」以『E. T. Brother』獲行政院新聞局「民國93年度優良電影劇本」以《翻滾吧男孩》獲第27屆金穗獎「年度優等DV」2005 以《翻滾吧男孩》獲第42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最佳原創電影主影曲」、第七屆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評審團特別獎」及「觀眾票選獎」。
首先我們所有參與研習的老師先欣賞「種樹的男人」影片賞析,【種樹的男人】劇情大綱:
一個誓言要在北回歸線種滿樹的男人,盧銘世,
因為一本書以及一趟普羅旺斯之旅,
讓他在嘉南平原展開至今長達九年的種樹計畫。
在執行過程中,有很多人給予協助支持,也有人認為他「吃飽閒著,做憨工!」。
但是盧銘世卻不在意的說:「愛著卡慘死,我熱愛自然,所以我種樹。」
他相信這個世上沒有到不了的夢想,他也知道北回歸線種樹計劃,
或許是這一代無法完成的夢想,但下一代可以繼續執行,重要的是一定要開始做。
只要有人願意做,一定會成功。
林導演育賢說:從2007年8月開始我與工作團隊隨著盧銘世老師長達半年時間在嘉義縣市上山下海。對我們來說,這趟旅程已經超越拍片這件事,他讓我們所有人開始去思考也許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想這個故事可以一直說下去,因為盧老師的樹會一直種下去,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這個故事,讓更多人能夠開始實踐種樹計畫,開始改變你所居住的環境,不要輕忽「你的小決定,大大影響新可能喔!」
盧銘世老師的介紹
1963年:生於嘉義太保市舊埤里
1975年:畢業於新埤國小
1998年:發起成立嘉義荒野保護協會
2000年:種樹2000﹝在嘉義地區種下2000棵樹﹞
2000年:嘉義市社區大學環境美學講師
2002年-2004年:綠手指計劃首部曲﹝建立100個角落美感點﹞
2005年至今:綠手指計劃二部曲﹝壁面藝術﹞
盧銘世老師,一個四十四歲的美術老師,平日以教小朋友畫畫維生。到了週末假日,他卻搖身一變,成為穿梭在嘉義縣市一百多個鄉鎮裡,細心呵護樹苗的「種樹的男人」。並且,由於他帶領居民改造社區閒置空間,甚至開始改變了居民對環境的看法。故事起源於八年前,「五年級生」的盧銘世老師在法國旅遊途中,邂逅一片美麗森林,勾起了他的童年回憶——在過去的農業社會時代,與大自然的相處是必然的樂趣。於是他激動地在火車上寫了一張明信片,寄給嘉義市政府。他好希望自己的故鄉嘉義,能再擁有如此綠意盎然的森林。回台後,盧銘世許下心願,要沿著北回歸線種下兩千株樹苗。然而,困難卻接踵而來。首先,官方以「已經在進行綠化工程」敷衍回應他的計劃。
得不到官方伸出援手,盧銘世老師退而求其次,向東部友人提議,一起努力從花蓮舞鶴到嘉義水上種一排樹。沒想到他興沖沖地提議,卻獲得朋友「哪有可能?」「聽起來有困難!」的質疑。一時之間,竟然遍尋不到人願意參與植樹計劃!這無疑是潑了他一大桶冷水。面對困局,盧銘世老師卻沒有因此打退堂鼓。盧銘世老師有一個信念,「只要是對的事,一定會有人呼應。」如果這個社會總是太忙碌,那麼就讓他起個頭,開始種樹,有人認同他的理念而陸續加入,那麼總有一天,美麗的樹林就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虛無夢想。而盧銘世老師的嘉義縣太保市老家,則成了第一個被「綠化」的對象。
一望無際的綠油油農田,在田埂中央蓋起小小的農舍,是典型的嘉南風光。雖然適於農作物生長,但因為缺乏林蔭遮蔽,每逢夏季,總是炙熱萬分。盧銘世老師積極地說服家人動手種樹,在農舍周遭、在田畝中。逐漸地,一千多坪田地,就這麼一棵棵樹被種下。在動手植樹的過程中,七十幾歲老父親的身體變得硬朗,母親也成了道地「綠手指花婆婆」,家人的笑容變多、感情凝聚了。而所種下的小樹則日夜不停地抽長以為回報,優雅的綠意逐漸蔓延。盧銘世知道,自己的堅持有了代價。
實踐的成果,讓盧銘世老師更有信心,他開始積極提倡「角落美感」的概念,希望有更多人能感受自己的生活環境。他利用週六晚上和學生阿福,扛布幕、提幻燈機前往社區廟口開講,請村長廣播召集民眾,邀請居民在社區的角落種下樹苗。剛開始,挫折連連,甚至只有幾名路過的居民佇足圍觀,但盧銘世老師總是樂觀面對。「一個社區種十棵樹,積少成多,各地都有綠蔭遮蔽。」他微笑地說,哪裡有需要,他就往哪裡去。
盧銘世老師四處不停地奔走演說,他對於土地的這份熱情逐漸感染了社區民眾。幾次下來,居民從看熱鬧的心態,轉為參與討論與規劃,有的主動提供幾袋砂、有的願意栽植樹苗、有的負責砌磚……。本來雜草叢生、廢棄物堆積的社區角落,開始有了新生。盧銘世老師更進一步協助居民們彩繪社區牆面,利用社區特色,進一步美化社區。譬如,去年底,盧銘世與嘉義縣新厝社區居民一起動手美化廢棄農會外牆及種植綠樹。
盧銘世老師用彩筆,將社區特色廟會迎神的「獅頭陣」與居民純樸的生活樣貌,活靈活現地描繪在壁面上,原本發霉髒汙的水泥牆壁面立刻改頭換面。興致勃勃的村民也紛紛加入彩繪的行列。一名阿嬤甚至動手畫了一隻小白兔,一邊叨叨絮絮地講著她與寵物的故事。原本一個安靜且人口稀少的農業社區,經由十幾雙加總起來超過一千歲的長輩的手親自栽種的一草一木、以及彩畫描繪的夢想圖騰,阿公、阿嬤臉上逐漸綻放出滿足的笑容。
在這位夢想家的執著下,「社區主義」在台灣南部鄉間逐漸扎根。在二○○○年至二○○五年間,由盧銘世老師領軍的「綠手指團隊」直接參與用種樹與美感介入、挖生態池改造環境美感角落的案例就超過一百件,從新港社區、梅花社區、大林鎮三角里、及聖馬爾定護理之家等,都可以看見美感角落的身影。如今,盧銘世的「綠色造夢」產生了更大的骨牌效應。今年二月,雲林縣古坑鄉的七十八歲阿公帶領著成群的兒孫們,找上了盧銘世老師。阿公說,要將辛苦畢生的積蓄,一共七甲地全數捐出來,希望盧銘世老師能幫他在整個山頭上都種滿樹林。「這塊土地幫我把六個小孩養大,夠本了,該讓她休息了。」阿公對這片滋養他的土地心懷感激。
有人曾說,盧銘世老師的想法太浪漫,心願太大,顯得有點不切實際。盧銘世老師難得歛起陽光般地笑容,很嚴肅地說,「浪漫的背後是認真。」他以行動證明,他不是只有空想,而是努力去實踐。八年來,盧銘世老師持續而成功地撒下環境美感的種子,也讓許多社區民眾捲起袖子,當起環境志工。「終有那麼一天,飛躍故鄉北回歸線的黑翅鳶眼下所及,隱約可見一條萬樹成林綠帶」,盧銘世滿懷希望地說一位熱愛自然、用著志業心態過日子的種樹人。 看完影片後, 深深感受到只要堅持夢想, 就能經歷考驗的風霜。
盧銘世老師説:『每個人都要有個自然名 』, 他的自然名是:『小樹』, 真巧, 我的『貓頭鷹與種子』也是自然名。盧銘世老師從付出中學會感恩, 從感恩中持續付出, 一個好棒的循環。引述 :『盧銘世老師不是那種住在消耗巨量水電的豪宅、搭乘排放巨量污染物的噴射機卻還能成為環保政客,他的夢,並未化為須與產、官、學高度結合的所謂政策,他沒有嚴密的組織,也沒有精密的計畫,他只是因為巴黎到巴塞隆納之間的那列樹,而燃起了沿著北迴歸線種樹的美夢。他不大去談種這些樹會散發多少芬多精,或者能達到多少節能省碳的目的,這些話,屬於政客,或者想要名譽的企業家。』
大自然就宛如我們身上的一塊肉,當你呵護它時,它會發展的更好更健康,當你為了利益出賣並它時,它會變得腐敗而醜陋不堪。你有試著付出真心來促進環境生態更加美好過嗎?有許多人聽了一些人宣導如何做到保護大自然而有所領悟,但也有些人當作耳邊風而繼續違背良心賺取錢財。你有想過破壞大自然的結果嗎?像是土石流、溫室效應、旱災、水災‧‧‧等等,其實都是人為造成的,使一些無辜的人家破人亡,那些都是錢財買不到的。你覺得保護環境生態會很困難嗎?其實有很多途徑可以嘗試,像是將環境綠化,多多種樹,或許你沒有地可以種,但是你可以試著走其他途徑,只要有心並不懈怠,也算是一個為環境生態付出的偉人了!你問心無愧得盡到保護大自然的責任了嗎?
~【種樹的男人】的海報~
每個人都會作夢,以各種不同的姿態作夢。不同的姿態,決定了每一個夢、以致於每一個作夢者的觀感。所以,有的人的夢是純粹的幻想,有的人的夢是華而不實而沽名釣譽的空話,對於這種人的夢,我們會加以嘲笑、鄙視,我們甚至可能犯下了同樣的毛病、興起類似的野心,進而跳入同樣幻想的或虛偽的泥沼裡。
然而,總是有某些人的夢,跟其他人的不一樣。這些夢可能很大,可能很天真,甚至很荒謬,短期不可能,長期看起來還是不可能,然而在這種夢之前,你絲毫沒有笑意,遑論鄙視他,你甚至會折服於這個夢、擁抱這個夢的夢想者以致於實踐者所散發出來的濃烈美感,可能是淡然的、也可能是壓倒性的美感,在這樣的美感之下,夢能不能實現,已經無所謂,這個夢本身的意義,已經凌駕一切。
盧銘世的夢,就是這樣的夢,這個夢本身,是藝術的。
在《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的新作《種樹的男人》裡,我所看到的盧銘世,只是單純的、想要讓沿著北迴歸線種樹的夢實現而已。
沿著這個既單純又複雜的夢,有一群逐漸增加的參與者,有孩子、有青年、有青壯年,也有中年與老年,這些人在影片裡展露的,不是想要拯救世界的使命感,那種使命感往往會演變成泛政治化的、甚至暴力性的潮流,這些人展露的,是更簡單的、更溫和的、以致於與生活有更多聯繫的真實感,而他們在種樹以及一系列的討論與藝術活動中,獲得更多的觀點、以及單純而直接的快樂。
更難得的是,盧銘世的行動背後,並沒有設計如何龐雜的基本理念,或者連轉述都難以清楚的命題或論述,一如最近常看到的所謂當代藝術。
相反地,盧銘世的一系列行動,真的極其單純,雖然其確實能發展成非常多樣的理念,從近日火熱的環保論述,到生命以致於環境教育的實際操作,然而,即使不用談這些,盧銘世的行動也能散發其本身的力量,這樣的力量,透過想要沿著北迴歸線種樹這件事,就可簡單地傳達出來。一邊種樹,一邊把夢也種了下去。
就這個方向來看,比起許多無法散發出生命該有的力量、甚至連自己的藝術是什麼都說不清楚的所謂行動藝術家,盧銘世才是貨真價實的藝術家,他的夢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這個藝術品從他開始種樹的那一刻便逐漸膨脹,而不管未來這個夢會不會實現、盧銘世以致於他的追隨者的樹會不會佈滿整個北迴歸線,其散發的美感與觸發的感動,都已經如此真實地獲得體現。
我不會說,有一天我會成為盧銘世這種人。事實上,我確定我不會,我沒有他們的熱情、毅力,甚至傻勁,以及其他類似的特質。正因為沒有,我對他們非常敬佩,並且非常高興這世界上有他們這樣的人。至於你,你可能會成為這種人,可能不會,而無論如何,你都可以花點時間來認識盧銘世這個人,以及他正在做的事。世界未必會因為他的夢而改變,但我相信你能發現他夢中令人感動的美。
~有關盧銘世老師的相關報導~
綠手指點化 農村洋溢藝術風 | ||||||||||||
2007/04/16 | ||||||||||||
【聯合報/文字/鄭朝陽】
嘉義縣大林鎮的三角里原本是平靜的農村,這陣子卻像個觀光區,不但遊客絡繹不絕,春節回來過年的異鄉遊子也驚歎社區變漂亮了。魔法就在幾面牆上。 社區這幾面漂亮的牆是這樣變身的:有兩、三個晚上,三角里長江木城用「放送頭」集合里民集體創作。居民們站在藝術工作者盧銘世架好的投影機前,把自己的身影映在牆上,盧銘世用筆勾勒出影子的輪廓;再讓里民化身為藝術家,用壓克力顏料,自己畫自己;一剎那的影子,就永遠留在牆上。 從騎腳踏車的小朋友、拿著鋤頭的農夫、打羽毛球的少年,到雙手在水龍頭下接水的阿公,里民的翦影活靈活現。村裡的農民在壁畫前相遇,討論創作的趣味,常常一聊就一、兩個小時,連田水都忘了去巡。 從早到晚,壁畫都有人好奇圍觀,進而和這些壁上的影子「互動」,甚至玩起猜謎遊戲,猜猜路過的阿公、小孩是不是影中人?虛實交錯,趣味橫生。 彩筆揮灑 消滅環境三大寇
江木城說,「大家才知道:原來這也是藝術啊。」「影子」真的為三角里增色不少。盧銘世則在一旁補充說,這種「壁面藝術」是透過居民參與,把影像留在牆上,連結人對社區土地的情感。盧銘世說,台灣的建築環境有些醜,諸如貼滿樓房外牆的二丁掛磁磚、鐵皮屋和發霉髒汙的水泥牆,都是需要用藝術美化的「環境三大寇」。 美是有感染力的。壁面藝術吸引過往的民眾,附近村落的鄰居也想彩繪自家的牆壁。三角里居民還在盧銘世的帶領下,陸續彩繪電線桿、稻草人裝置藝術、編製社區綠色生活地圖,廣種「村樹」茄苳。 寧靜農園 吸引好奇觀光客
因為這些改變,江木城向縣府爭取鋪設腳踏車道,讓遊客到大林騎鐵馬、賞農村的田園與人文風景。寧靜的三角里,也有了觀光客了。幾面牆的影響力,讓居民始料未及。 其實,曾發願要沿北回歸線在台灣種兩千棵樹的盧銘世教里民畫畫「搏感情」,「除了撒一些藝術種子在農村之外,這樣要讓居民多種一些樹也比較容易。」 上周,盧銘世在嘉義磚窯社區號召十幾位居民,動手把一塊堆滿廢棄物的空地清乾淨,舖上草皮和簡易步道,種上杏樹,一個近卅坪、充滿綠意的「美感角落」又成形了。 把社區的髒亂點扭轉為綠意盎然、賞心悅目的「美感角落」,也是盧銘世推動種樹計畫的「置入性行銷」。 髒亂死角 種出一片青草青 六年多前,盧銘世在嘉義組成「綠手指團隊」,他號召一群熱愛嘉義的人,利用藝術品拍賣會籌募資金,由他畫設計圖,一戶補助一千元,讓社區居民動手種樹、種花、挖生態池,把社區的醜陋死角變成「美感角落」,至今已擴散一百多個點。 這些美感角落開始改變居民對環境的看法,對環境美感的在意從嘉義市一路延燒到嘉義縣,匯聚一股景觀與生態改造的巨大能量。盧銘世不靠政府補助,持續而成功地撒下環境美感的種子,不僅讓人嘖嘖稱奇,也讓許多社區主動追隨他,當起環境志工。 閒置農舍 招來滿園蝶戀花
最近,盧銘世又在實驗另一個「理想家園」計畫,除了多種樹之外,也讓閒置農舍再生,「人來了,居民就不一定要靠田裡的收成」。 盧銘世眼中的理想家園,是把家融入自然,推開窗就是鳥語花香、綠樹搖曳,坐擁自然之美。 盧銘世結合社大課程,把農村舊屋舍稍加翻新,加入植栽、生態池等元素,目前已協助六、七位學生成功打造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家園。 生態水池 青蛙一家在合唱 芸英在社大修盧銘世的「環境美學」課。她很嚮往田園生活,接下婆婆給的鄉下舊紅磚屋,本想重建成歐式別墅,在盧銘世建議下,廿八坪大的紅磚屋只做了點小「拉皮」,略為整修內外空間:在門前種樹種花,造一座可以誘蝶駐足的小花園;再挖兩座生態池。 盧銘世說:「生態池是給蛙類可以躲避田裡農藥殘害的庇護所。」生態池是招待蛙類朋友的五星級飯店。蛙鳴是老磚屋鄉居生活的自然伴奏。 把壁面藝術、角落美感和理想家園的各點連接起來,盧銘世串出環境美感提升的美好境界,似乎指日可待。 |
接下來林導演育賢分享導演之路-影音創作歷程~
生於1974年,台灣宜蘭人,畢業於文化大學戲劇系影劇組。曾經擔任廣告影片與MV製片、副導的林育賢,早在高中時期就已經喜歡自己製作故事或節目錄音帶送給朋友作為生日禮物,後來北上就讀世新時拍了一部短片,開始對拍電影產生了興趣,直到去看了吳乙峰的紀錄片《月亮的小孩》後才真正下定決心轉學改唸電影。退伍後,林育賢參與了吳米森電影《起毛球了》、《給我一支貓》、《月球學園》等片的攝製工作,讓他真正參與瞭解到電影的整個製作過程,也更加堅定了他的導演路程。
林育賢在宜蘭鄉下長大。在高中時,他養成了邊熬夜唸書邊收聽廣播節目的習慣。那時從節目裡常可聽到許多動人的故事,讓他開始覺得說故事是一件有趣的事。抱持著這個想法,他在大學主修電影,發現了透過電影能夠呈現各種不同類型的故事。畢業後,他開始參與一些影片的幕後製作,包括助理、攝影、副導等工作。
由於台灣電影不景氣,林育賢一開始並沒有馬上展現他導演天分的機會。然而,他偶然看到身為體操教練的哥哥訓練小選手的過程,他覺得這個題材可以拍攝成精彩的紀錄片。他先花半年時間去了解每個小朋友,然後規劃接下來要拍攝的內容,包括練習和比賽過程等。精細的企畫結果成效頗佳。這部影片具備了一般紀錄片較為薄弱的劇情起伏,上市後竟意外成了一部勵志類型片。
生性樂觀的他不以導演路為苦,在一邊工作賺錢一邊利用週末時間回宜蘭拍攝的情形下,前後花了約一年半的時間終於在2005年完成了首部紀錄長片《翻滾吧!男孩》。在苦無片商願意發行的情形下,成立了「翻滾男孩製作公司」,經過一番辛苦的努力與爭取,終於讓這部片得以在戲院上映;這部以劇情片的拍攝方式來拍攝的紀錄片成功吸引了許多觀眾買票進入戲院看電影,不但創下了台灣首輪戲院上映長達三個月的票房成績,更在次年於日本電影戲院上映。
在林育賢的作品中呈現了他個人對人文社會的細膩觀察,帶有豐富的省思意味卻又不失幽默風趣,爭取到韓國資金的首部劇情長片《六號出口》也是長期在西門町的觀察之下而產生的作品,是個備受矚目的新銳導演。
青少年,是國內最主要的觀影消費族群之一。除了市場大宗以外,他們理應還肩負著社會世代交替的使命與希望,林導演育賢卻很難想像,成天在好萊塢電影、日韓偶像劇餵養下成長的他們,未來會怎麼看待這塊土地的文化、關懷生在這裡的人們、或是創作出具在地精神的作品?
國片離年輕人口味愈來愈遠已成事實,影展光環或大師封號都不是年輕影迷崇尚的『名牌』,國片始終救不起來,或許關鍵正在於其題材與年輕人的距離,有人導果為因地把市場主力族群的流失,歸咎於臺灣青少年盲目崇拜舶來文化,但不可漠視的問題是,近年有幾部國片是為青少年觀眾量身訂做的?其中又有幾部是真正反映他們的生活與觀點的?偽裝成青少年的成人觀點,是沒辦法吸引他們買帳的!
敢於扭轉現狀的創作者並不多,前年以《翻滾吧!男孩》在票房上異軍突起、並拿下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殊榮的導演林育賢,把得來不易的首部劇情長片執導機會,押注在開發這群只看好萊塢大片的青少年觀眾身上,雖然冒險,卻必然是拯救國片市場一次絕處逢生的行動!在西門町居住超過十年的林育賢,將他早期以西門町為題的紀錄片主角,放進這部去年獲得五百萬輔導金的原創劇本《六號出口》中(原名:西門町六號出口),把紅包場、怪伯伯、特立獨行的街頭少年與次文化等專屬西門町的元素都網羅其中,意圖拍一部真正反映都會青少年生活與西門町在地特色的電影。看了太多『偽青少年觀點』和偏差呈現西門町的國片,林導演育賢這部新作的開拍格外令人期待,更難得的是,《六號出口》不僅要以引人入勝的偵探片類型與年輕卡司號召新的國片觀影族群,還會保有林育賢過去拍攝紀錄片時的人文關懷特色,呈現當前社會較沉重的青少年心理問題。
此外林導演育賢也會談到《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這部賺人熱淚紀錄片的接拍緣由,紀錄片《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是導演林育賢於二00六年與商業周刊合作的影片。一直關心著台灣弱勢議題的商業周刊「一個台灣‧兩個世界」關懷計畫,二00六年的主題是針對身心障礙兒的「早期療育」,因此邀請拍過兒童議題的林育賢掌鏡。林育賢表示原本一開始意願並不高,但是探訪過個案後,他覺得不拍會來不及,因此接下這個拍攝工作。而讓他答應拍攝的原因就是影片中的主角「祥祥」與「珊珊」這兩個個案。
「我們殘障的人,不需要你們可憐。我們只需要你們幫助我們。當我們看到這樣的小孩的時候,就跟他說個Hi嘛。說不定那也是個進步的開始。」天主教福利會王修女希望國人不要以異樣的眼光看待身障者。
祥祥,當年八歲,是一位唇顎裂患者,並且擁有多重病症,大家叫他「大象男孩」。因為醫療資源的缺乏讓已經八歲的他還不會說話。受不了壓力的媽媽在他三歲那年選擇離開,由爸爸與年事已高的阿嬤一起照顧。無法正常呼吸以及進食的祥祥,只能靠著氣切口呼吸與鼻胃管補充營養。爸爸不捨地說道,自愛的祥祥三歲就學會自行插鼻胃管,但是看到爸爸和阿嬤在吃飯他就會流淚因為他只能看不能吃,所以每次吃飯時,會多準備一份祥祥的碗筷。
其實一件簡單的手術,就可以讓祥祥正常飲食與開口說話,卻拖了五年,因為沒有一間醫院敢幫祥祥動手術,也因此延誤了祥祥接受早療的時機。居中協助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社工陳瓊雅說:「祥祥的學習力很強且樂觀好動,不像一般唇顎裂小孩因自卑而沉默。」即使無法說話,祥祥仍不放棄與人溝通的機會。
珊珊,當年八歲,重度腦性痲痺患者,大家叫她「機器女孩」。她就像是螺絲鬆脫的機器人,無法坐挺身體,只能像嬰兒一樣在地上爬行,因此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有六年的時間是躺在地上望著天花板度過的。珊珊在貢寮馬崗與八十多歲的阿嬤相依為命,六歲那年因為雙溪國小特教班的簡老師及時告訴大同育幼院社工詹淑芳關於珊珊的情況,珊珊才得已接受治療。詹淑芳積極整合伊甸、慈濟、家扶的資源為珊珊爭取到「到宅療育」的復健計畫。
大同育幼院顯著的復健成效,卻面臨珊珊必須就讀小學,將會壓縮到復健的時間,因此珊珊的媽媽希望能爭取緩讀。由於育幼院詳盡的緩讀計畫讓鑑定委員同意珊珊緩讀一年,繼續留在育幼院進行復建的動作。詹淑芳說:「她是一個很努力的小女生。」從未接受過走路訓練的珊珊,以助行器練習走路時常大聲哭喊:「加油!我要加油!珊珊要加油!」表現出強韌的生命力。
林育賢希望這部影片「讓有同樣問題的家庭,可以得到溫暖,告訴他們其實你們一點都不孤單。」也希望社會上正常的人,看到這些面臨困境的小孩如此努力生活著,不要輕易地結束自己的生命。
高雄市政府支持影視工業,今年投資拍攝一系列「高雄城市紀事」影片,在本月24日登場的高雄電影節首映。其中由林育賢執導的《對不起,我愛你》,因請到《海角七號》女主角田中千繪主演,讓他不斷被恭喜「你壓對寶」,更讓電影節多了吸引目光的焦點,大家都成了「海角」現象的受益者。 田中千繪在《對不起,我愛你》中,飾演在高雄意外展開一日浪漫異國戀情的日本女子,讓嚮往浪漫愛情的她躍躍欲試。林導演育賢謙和友善的待人態度,談起電影時的樂觀熱情,唯一不同的,是他說到《對不起,我愛你》時,那股即將圓夢的忐忑又興奮之情,總在自信的言談間不經意流露!
不論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林育賢導演認為拍電影是很快樂的事。就像那些小小體操選手在《翻滾吧男孩》中堅忍不懈,他也希望能夠一直在導演這個工作不斷堅持下去。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由朱文正攝影提供並整理) |
五、臺北市高級中學97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永春高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研習
一、時間:97年12月16日(星期二)上午09:00~12:00
二、地點:臺北市立永春高中(臺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4號)
三、實施計畫
臺北市高級中學97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永春高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研習實施計畫
一、依據:
(一)臺北市政府教育局96年6月8日,北市教中字第09634516700號函及「臺北市高級中學教學輔導網工作實施計畫」辦理。
(二)臺北市高級中學97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行事曆辦理。
二、目的:
(一)透過校際交流,讓美術老師彼此分享教學心得,提升教師自我教學品質。
(二)針對學生特質及學習需求,研發多元、創意的教學策略,以探討藝術、創意與結合校園空間規劃的可能。
三、指導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四、承辦單位: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臺北市高中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五、研習主題:永春高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
六、參加人員:以20人為限。
(一)臺北市公私立高級中學(含完全中學)及設有普通科與綜合高中之高級職業學校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二)國立金門高中、國立馬祖高中、國立師大附中、國立政大附中等美術科教師、代理教師及實習老師。
(三)美術科輔導團工作小組成員。
七、研習地點: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臺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4號)
八、研習時程及內容:
日期 | 時間 | 課程內容 | 主持人 | 備註 |
97年 12月16日 (二) | 9:00~9:10 | 報到 | 李秋慧組長 | 永春高中 集合 |
9:10~10:00 | 麥仕能老師: 風景水彩呈現-以北縣景點為例 | 永春高中陳倉翊主任 | ||
10:00~10:10 | 小憩 | |||
10:10~11:00 | 陳曉容老師: 色彩學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探討 | 永春高中陳倉翊主任 | ||
11:00~11:30 | 臺北市立永春高中簡介 | 永春高中楊如晶校長 | ||
11:30~12:00 | 綜合座談與經驗交流 | 大同高中李慶宗校長 |
九、報名方式:
(一)臺北市教師請於97年12月9日(二)中午前,至「臺北市教師研習電子護照網站」報名http://insc.tp.edu.tw,並請各校承辦人協助薦派,或填妥報名表(附件一)後傳真報名,傳真號碼:02-25023782。
(二)錄取教師請自行上網查詢,不另行電話通知。若報名有任何問題,請與本校承辦人(教學組長:李秋慧,電話:02-25054269轉111)聯絡。
十、研習時數:全程參與人員核發3小時研習時數。
十一、爲響應環保,請參加研習教師自備環保杯、筷,恕不提供紙杯等免洗餐具。
十二、經費來源:費用由臺北市高級中學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相關經費支用。
十三、本計畫陳校長核可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附件一
臺北市高級中學九十七學年度藝能教育輔導網美術科輔導團
永春高中參訪暨「美術教學實務與經驗分享」研習實施計畫報名表
校名: (請寫全銜) 地址
電話: 聯絡人:
職 稱 | 姓 名 | 聯絡方式 | 身分證字號 | 備註 | |
辦公室或 手機號碼 | | ||||
備註:請務必填寫身分證字號;本表如不敷使用請自行影印。
聯絡人:臺北市立大同高中教學組李秋慧組長 02-25054269*111 傳真:02-25023782
承辦人: 教務主任: 人事主任: 校長:
四、研習活動記錄:
永春高中參訪
前言
台北市立永春高中為本輔導團團員陳曉容老師任教的學校,因為距離上一次輔導團訪視已經十多年了,在楊校長與陳老師的邀請下,輔導團於12月16日上午到永春高中訪視。由於永春的兩位美術老師均為資深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因此在本次訪視活動中,順便邀請兩位老師為我們做教學分享,所以這次永春高中的參訪活動,除了輔導團訪視的既定工作外,還包括兩場教學實務經驗分享的講座。
相見歡
學校簡介:(感謝教務處陳主任提供以下資料)永春高中位於信義路底的象山坡上,在民國83年為因應高級中學發展之需要,由國中改制為高中,位置所在正好是四獸山的山谷,周圍環繞一圈都是綠色美景,在台北市的學校中很少見到有這麼好的外在環境。永春高中鄰近信義計畫區,交通方便,校地幅員遼闊,校舍延著山坡地形建築,校園內到處可見階梯,因此師生經常有健身的機會,但教師之間的聯絡也會受到影響。永春為中型學校,全校共有48個班,包括三個數學資優班,原有的校舍老舊,目前正在蓋新的教學大樓,預計98年的下半年可完工,屆時將會有兩個年級的教室遷過去,美術教室也會搬到新大樓。
學科簡介:永春的兩位美術老師皆畢業於台師大,教學資歷都很深,一位是麥仕能老師,另一位是陳曉容老師。麥老師個人的專長在設計領域,來永春之前,曾在數所職業學校教授專業科目,業界的實務經驗也非常豐富。陳老師自大學畢業後就在永春任職,今年才剛領到服務滿二十年的獎章。兩位老師各管理一間美術專科教室,教室雖老舊,但空間大,有基本的教學設備,可惜兩間美術教室相距較遠,兩位老師除了重要會議外難得碰得到面。
輔導團:久聞永春高中兩位教學經驗豐富的美術老師,這次參訪正是期待已久的機會讓大家彼此認識。永春的環境幽雅,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周遭的山景秀麗,校園內花木扶疏,處處可見風景寫生的美景,建議老師的教學可多走出教室,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現在教學的趨勢,十分鼓勵教師之間、學科之間的合作模式,期望新教學大樓啟用後,兩位老師有較多的機會合作交流,將更多更好的教學經驗分享出來,屆時輔導團也能有機會再來取經。
教學分享
【麥仕能老師-風景水彩呈現】麥老師雖然以設計類的教學見長,但在水彩創作方面從未間斷,這次的講題是「風景水彩呈現-以北縣景點為例」,就是以他的作品做為範例,在高一實施鑑賞課程的教學內容。麥老師長年住在新店,經常在台北縣尋找適當的景點入畫,因此對於風景水彩的取景有獨到的看法。
在教學實務上,麥老師主張首重「教室管理」,良好的教室管理才能期待好的教學品質,上麥老師的在課,學生都很安靜聽講,上課也不會遲到,他的教室管理在校內非常有名,在學生的心目中,是個博學的老師,不僅有威嚴也有幽默的一面。
【陳曉容老師-色彩學課程設計與教學實務】陳老師經常從學生的作品發現一種狀況,即作品的創意有餘而技法十分不足,欠缺表現技巧會導致學生無法正確傳遞他們所要表達的意涵,也會帶給學生許多挫折感,對於愈來愈多大學校系的入學條件,重視這方面的表現,學生的能力不足也很吃虧,美感的掌握及描繪技法是陳老師在教創作課程中,覺得最要花費心力的地方。其實,基本的描繪能力、空間概念與色彩學等基礎美學的內容,對一個已經上了10年美術課的高中生而言,應該都已經具備了基本的認知與應用的能力,但從學生的實際情形看來,這方面的學習嚴重不足,因此,她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每一屆都安排了基礎素描與色彩學的課程。
這次的教學分享主要是以色彩學的教學為主,陳老師說:「色彩有影響生活品質的力量,我們除了當個被動的接受器以外,更應該要具備運用色彩的能力,才能自主性地創造有利於我們的環境。」要具備這樣的能力,除了需要涉獵色彩學的基本知識外,也必須累積相當多的實務練習的經驗,才能提升對色彩的感受力以及運用色彩的技巧。很可惜現在的教科書都把這個部分去掉,陳老師建議教科書應該把色彩學放進去,只要內容多與學生的生活連結,便不會顯得枯燥,每個人在學生階段都必須學習色彩學的基礎課程,未來才能妥善運用色彩來提昇個人的競爭力、豐富個人的生活。
座談
這次的座談會有永春高中的代表-教務處陳主任、謝組長、麥仕能老師、陳曉容老師及美術科輔導團團員共11人參加。首先,大同高中徐瑞昌老師代表輔導團感謝兩位老師的分享,麥老師並沒有因為教學工作而停止個人的創作,令人佩服,也激勵了在場的老師;陳老師所提出的教學建議,也獲得老師們的支持,像「色彩學」這類基礎課程,確實是美術科的本位課程內容,非常重要,但在新課程中卻被忽略,值得老師們重視。
永春高中陳主任及謝組長,分別就「美術課兩節課連排的教學成效與排課方面的實務」及「教師專業發展中美術科評量規準的訂定」兩個問題與輔導團交換意見。關於美術課兩節課連排的教學成效已獲得大部分老師的肯定,永春陳主任決定將在近日內與音樂科老師協調,看看是否能以與音樂課對開的方式來達成美術課兩節課連排的排課型態;永春這幾年很努力在建置各科的「教專評量規準」,關於「美術科」規準的訂定,想趁輔導團來訪視的機會,向大家請益,輔導團朱文正老師建議規準的訂定要考量老師的個別需要,不要一味按照官版內容或其他學校的版本,因為每一位美術老師的專長不同,學生的情況也不同,一定要注重這些差異性。
五、活動集錦:
(以上照片由朱文正攝影提供並整理) |